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18-5-1 17:18

《张心若居士》


1、《张心若先生事略》   

    清光绪十二年,张心若先生诞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平民家庭。幼而聪敏,长而仁孝。先生系张家独子,长辈爱护如掌上珠,常不离左右。在家发蒙识字,不许入塾读书。稍长,先生求知若渴,借阅群书, 经史子集,无不研读。遂以自学之力,而成国学大家。      
    一九二零年代,先生任灌县 (今四川都江堰市) 税务局长、松潘县长等职,颇有政绩。见国事日非,民不聊生,遂弃官回乡。忧国忧民,苦闷彷徨。时先生独子为土匪绑架,索金数万。殊不知先生为官清正廉明,鲜有积蓄,回乡后生计无着,岂有余资,绑匪遂撕票焉。先生闻之,悲痛欲绝。先生遂潛心研习佛学,于汉藏三藏,精研熟读。组建佛学社,创办居士林,疗伤痛之心,求解脱之道。         
    一九三零年代,康藏一批高僧大德纷纷来汉地弘扬藏传佛教,一时蔚然成风。先生师事多杰觉拔格西、(康定南无寺)甲绒格西、贡嘎活佛等修习藏密,尽得其真传。
    一九三零年,为息天灾国难,保一方安乐,国民政府首任重庆市长潘文华及其弟潘昌猷等发起修建菩提金刚塔,邀先生参与其事。塔成,先生撰菩提金刚塔碑文,今犹历历在目焉。      
    同年,因川中连年兵燹,水旱频仍,死亡枕籍,民不聊生,成渝佛社四众弟子及潘文华潘昌猷等乃迎请多杰觉拔尊者莅渝开办西南和平法会,传法灌顶,为新塔装藏开光。先生随多杰觉拔尊者在塗山闭关修法。法会期间,多杰觉拔尊者尽传密法一百零八种。尊者口传,先生笔译,总其名曰《密乘法海》。书前先生撰有序文,及《新译密乘法海例言》、《法海指津》、《密法修证要旨》等,于关键精要处多有指示,为修习密法指导性文献。 法会圆满,先生编辑有<<西南和平法会特刊>>行世。               
    先生著有<<木讷记>>一书,乃听多傑尊者口述为文,实米拉日巴传记也。

      先生与太虚大师等诸高僧大德社会贤达友善,多有唱和。
      兹录二首以见一斑.      
      陪太虚法师观白骨塔归宴于半闲别墅   即席口占五律一首:   
      已觉浮生梦,       难偷半日闲。      
      摧心寒白骨,       联步踏蒼烟。      
      好雨花同笑,       秋风客未还。      
      邮亭棲泊处,       回首碧云天。      

      先生以步放翁韵咏菊诗见示依韵和之。   
      三叠前韵二首(录一):   
      一笛秋风意悄然,   寥天独步绝攀缘。      
      蓠边冷梦穿花老,   海上愁心入幕膻。      
      欲赋离骚因罢酒,   偶吟落叶为耕烟。      
      劝君不必登楼望,   雁过潇湘似去年。      
    先生平生著述宏丰,惜多未结集传世。一九四六年,先生在原籍逝世,临终多有瑞相。先生身后,遗孀张塗韻雪。三女一男,今尚存焉。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18-5-1 17:26

2、《绿度母为观自在三昧,亦为阿弥陀佛姐妹三昧》

      —张心若居士·《圣救度佛母造像记》
      师承哲蚌寺多杰觉拔尊者、康定南无寺甲绒格西、贡嘎活佛

    圣救度佛母者,能出生一切诸佛智慧功德之母也,成就一切清净智愿自在不可思议功德与佛无二,故称之为佛;而大悲无碍愍物特深,等视众生,如慈母之护婴儿,故名之为母。
    究其本,则于无量劫前已早成正觉。
    按其迹,则诸佛大悲之所流露。以无生而生,生自观音如来眼中,现女身于聚光世界。
    称其名,则曰般若月。
    原其行,则于鼓音如来不空成就法中,备修一切菩萨行满。
    标其愿,则誓以女身成就菩提,救度十方世界一切罪苦众生,至众生尽,乃至虚空界尽,而其愿不尽。    详其化,则无感不赴,无求不遂,凡世间一切安乐,无不予之。故求财者得财,求寿者得寿,求子者得子,求名位者得名位,求智慧者得智慧,求丰乐者得丰乐。
    乃至断惑证真,往生净土,求大菩提者,亦莫不得之。如子有需,母之头目手足亦乐予之而不惜,此母之所以为慈也。
    而世间一切冤苦疾疫兵贼战斗焚溺饥困贫恼鬼魔毒物妖眚之难,莫不救之拔之而不疲。
    而随机赴感之力,最速最勇,故一称其名,无不离苦得乐者,以不舍众生也。
    大日经疏,称多罗菩萨乃观自在三昧,亦为阿弥陀佛姐妹三昧。
    盖观音具定慧二德,从慧而生毗俱胝,从定而生多罗。多罗为眼义,青莲花乃净无垢,以如是慈眼摄受众生。既不先时,亦不缓时,故作中年女人像。
    而大方广曼殊室利经亦云,多罗大悲者,一切之慈母,天人及药叉,无一非子者,故号世间母。以是诸佛之眼,故依之可涅盘;以是众生母,故保护救度不遗一子。岂非依世谛而称母,依圣义谛而称名眼欤?
    若然,与唐译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及金刚顶多罗菩萨念诵法等,皆依圣义为言。而宋译二十一种礼赞经,依世义谛,始称为圣救度佛母,不为无因也。
    虽然,多罗菩萨即度母,度母有二十一尊,具五色,而绿度母实为根本焉。
    盖一切诸佛皆青莲花眼,绿度母从佛眼生,不惟为诸佛之眼,而亦为一切众生之眼;不惟为众生之母,而亦为一切诸佛之母。
    故经称末法众生,障深垢重,自失怙恃,皆依度母始能得度,不法度母,即不能企观音,不修观音,则不能见弥陀。
    无眼固不能至涅盘,无护岂能免诸障难哉?盖夫极乐世界九品往生者,皆父母于七宝池中微妙香洁青黄赤白大如车轮之莲花。
    赤莲者,弥陀光明之相也,白莲者,大悲观世音光明之相也,黄莲者,毗俱胝光明之相也,青莲者,绿度母光明之相也,西藏呼青莲为乌巴拉花。

3、《第九世班禅大师在普陀山普济寺欢迎会上传法语录》

       一班禅东来记
         第九世班禅大师开示
         白普仁喇嘛译意
         范古农居士笔记

◎翁某搭利多搭利多利沙哈、此为度母心咒、有拔除业障之力、如持戒不清净者、常持此咒亦可忏悔、终至成佛。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18-5-1 17:29


4、《复某居士书》

    一张心若居士
      师承哲蚌寺多杰觉拔尊者、康定南无寺甲绒格西、贡嘎活佛

◎灌顶与传授不同,传授是普通结缘,只可诵所授之咒,以植善根。灌顶系承上师与本尊之光明甘露,注入识田,与自性净识种子结合,成本尊金刚种子,有此种子方许修法。以修法之方便,灌溉此种,使成就本尊法身,即为成佛。此密宗之所以一生能成办也。若只传授而未灌顶,但诵其咒而已。受灌顶者方可照《密乘法海》各本尊之次第而修。以无此种子,则不能如是作观,如是持咒,纵修亦不易成,以无真种故。违而行之,即犯窃法,有大危险。然亦有例外者,如见师止普通传授,传毕令照《法海》修法者,此则已蒙师暗为灌顶矣。师见学人时,必一微闭其目,最为迅速,此时即已入定,学人三礼未毕,师已出定,在此一弹指间,而入定,而成本尊,而观学人根性因缘,而灌顶,而出定,其不可思议如此。

◎密教与显教观空之理是一,而所以成空之方便则异,理是一者。不外性相二宗龙树、无着之学。四皈依观想弥勒之眷属如无着天亲等文殊之眷属如龙树等可思。方便异者,运用此理,而深切观察之。仗此观空咒而加持之,使疾得现前也。

◎真正成就之金刚上师难遇故,非成就之金刚上师,则不能入定。不能入定,则不能见本尊。而本尊之形相也,庄严也,乃至铃、杵、刀、仗、莲花、字种、咒文等,均不能见。而修法之要,又必须一丝不错,事事与之相合,始能心佛一如。佛者,本尊也。心者,修法之心也。故必以历代圣师蝉联传承而未断且已经成就者之上师,所传之佛像、铃、杵、咒字,而观习之,以为起点,始无错讹,乃可望与本尊暗合。

◎藏中祖师,其始皆来自印度。印度祖师,皆观梵文而证果。定中观见本尊心月轮中咒字,皆梵文也。但佛之正法,由印度而播迁于藏,西藏祖师或观梵文而证,或观藏文而证。定中见本尊咒字皆藏文。于是遂禀承佛旨,而传观藏字。藏文原由梵文转变而成。故同一本尊也,而咒文有多少之不同。乃同一修此本尊,至成就时,各各于三昧中所见本尊字轮有异也。遂亦各各以所证者而传,此岂人为之哉?窃怪曾有人欲建立中密以抵制藏密者,其胆识之大,真令人佩服。

◎所谓开顶者,即此暖痒等徵象也。每一动念及修法时,觉此徵象即现,则其顶已开。此处即中脉,九接佛风之重此中脉,以凡人死时,其识最后皆从五根七孔而出,散于六道。惟生净土者,须从顶门出。故显教生西,以顶暖为验。顶门既开之后,每一修法,若下半身皆木然无觉,顶愈暖愈痒,有跃跃欲出之势,生西之路渐熟矣。若拍出之后,不知有身,入于顶上弥陀心字中,则见极乐在目前,异常安乐,此大熟矣。但须降回,其身始渐有知觉。若不修长寿法,此境越熟,暖识渐聚于顶,有一拍即出而不返之虑,是此身之寿,同于夭折,例等自杀,非佛旨也。
  
◎总之,开顶不必再计正开及开后之景象若何,只要有徵,即是开之象,而以观顶上之弥陀心中光明咒字,是否明了,为自修之把握。观想既明,拍入其中,是否自己觉全在弥陀心字中,为一定之铁案也。若顶门未开以前,可以不必遽修长寿法,既开以后,则弥陀法亦不宜完全停止,每日可修法一次,作上下三回之升降,以资熟练,而免退失。若已开顶,正应精勤修学胜法,读诵大乘,广弘六度,以作自他二利,不可厌世,寿未尽而便取往生,若是则同自杀,与杀一众生之身其罪相等,大违佛旨,修此法者不可不知。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18-5-1 17:34

《答金弘恕居士书十则》

   ——哲蚌寺多杰觉拔尊者·《民国佛教期刊一佛学半月刊第七十期》

问:据刘净密居士(能海上师的师兄,出家后为慧定法师,能海上师曾专程邀请法师一道主持近慈寺)说。弥陀长寿合修法。曾蒙师父慈允。准其普传。故彼印送此法。许可依印本修行。此说确否?
答:曾有此事。但须自身有徵验。方许传法。未经传授。不得修习。

问:此合修法。及其他各咒。弟子亦可转传亲友否?
答:先须自己获得徵验。或诵满十万遍。次审求者是否真诚。备此二者。方可转传。又本尊现慈爱相者。如绿度母四臂观音等。均可传。现忿怒相者。不可传。因受者或不净诚。便招祸愆。

问:顶门开时。景象如何?有危险否?
答:顶上感痛或痒。或觉滞重。或有汗出。皆是开顶徵象。无他危险。但虑速生。故须加修长寿法。以调剂之。

问:此次所传各咒。何以未示手印?礼佛时。须金刚合掌否?
答:东密重手印。藏密重观想。生净土者。是心非身。诵咒时。但左手结定印。右手捏数珠。礼佛时。但普通合掌可也。

问:念咒时。座位须有定向否?每日须念若干遍?
答:坐不拘向。心须恭敬。每日至少念一千遍。愈多愈好。

问:大度母镜坛法。及普补军茶利。亦可修学否?
答:此是课外熏修。可以缓学。学法须重四加行。加行圆满。三业清净。任修何法。皆易成就。不然。在凡夫地。心无定力。预未来事。反增忧乱。

问:绿度母曼茶罗有请处否?
答:可向北平雍和宫大街路西。义和斋*铺去请。

问:大金刚轮咒重要否?藏音颂赞难诵。可但诵译义否?
答:东密重之。予不传。读译义亦可。

问:刘师父履谦。现在上海传法。他与师父是朋友乎?
答:彼系予弟子。日常曾来此。

问:弟子信奉净土法门。今皈密宗。志愿仍在西方。然否?
答:净土法门极好。内地佛法。以念佛为不错。予传弥陀法。正教人往生西方也。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18-5-1 17:37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18-5-1 17:45 编辑


《木纳记序》张心若
      
  野夫牧竖,一朝而获千斛米,鸡豚肥脂,嘻嘻然傲于众日:“吾乐南面王不过矣!”有闻而笑之者,日:“此匹夫匹妇之为,不足以称事业,适潮流也。”持筹坐市而估,白圭失其算,公输失其巧,一朝而指役千万人,矗洋楼,呜汽车,国家随而盛衰,**仰其鼻息,金融可以称钜子,煤油可以号大王,可谓事业矣,则又有从而笑之者,日市侩也,其无雅骨何!聚书千万卷,法书名画千轴,古碑版金石文字千箱,三代鼎钟彝器古玩千百事,日出而欣赏,坐饮酒而赋诗,傲韩杜,鄙颜欧,雅矣,则又有笑其陈而不新者。荡田园,易家产,抚恤饔飧啜泣以泛重洋,一跃而头衔至,气吞大干,伟人吓其鲜博,父母容其改造,此能为新矣,则有笑其狂而无学以隳道德者。夫博学而多闻,道盛而德至善,至孔子止矣,然穷而无位,则有笑其空言无补者。吕蒙正三十年在破窑中,一旦而参知政事,进退百官,位为卿相。吕尚钓磕溪,穷老八十年,而文王得之以为师,此有位非空言矣,然而犹自笑无功者。韩信饿于淮阴,辱于胯下,乞食于漂母,佐高祖成帝业;诸葛亮耕南阳,而策三分天下;禹治水;汉高祖赤手毙暴秦,死项,可谓功矣,然而犹有笑之者日:“是何难!是务力而不以德者也。”至于汤武之征
  诛,尧舜之揖让,极矣;而伯夷许由之伦犹然笑之。则人生于天地间,而欲免乎笑,难矣。今执人而问之日:“汝何不学佛?”则日:“吾畏人笑耳。”呜呼!天地之间,可笑者亦多矣,拿破仑,华盛顿,拜伦,卢梭之徒,不足论矣。至于尧舜禹汤伊周孔子,千古帝王将相,中外贤圣君子之流,犹不能免,而况滔滔之众人乎?然则不学佛,独能免于笑哉!然彼之所以畏人笑者,为食也,为位也,非为名也。真为名,则有饿死者矣。人之所以为人,岂吃饭云乎哉!事有更大于吃饭者,则学佛是已,天地之间,不可得而笑者,惟佛一人,而人皆畏笑不敢学,且恶读其书而究之,而笑卒不可免,岂非恶影而疾驰者耶!夫古今中外圣贤豪杰帝王将相之事皆易为也。赤手可以创天下,如汉高祖明太祖之流是也;赤手可以至侯王,韩信之流是也;赤手可以至卿相,诸葛亮吕望之流是也;然而皆易事也。至于奋赤手而成佛,则旷天地,穷古今能有几人哉?此木纳记者,乃木纳日把一生成佛之实录,而其事则为其弟子惹穹多杰札把之所记载者也,藏名木纳日把朗他而。事奇,文尤奇。即事而理,可作佛经观,亦可作秘论观,可作史载观,又可以作传记小说观。无美不备,无奇不有。其文则史,其事则法,其偈则诗,其变则易,其行则礼,其义则春秋。所谓戒也、定也、慧也,而为无上菩提之道、之学、之果、之事,虽妇人孺子,可阅而知之矣。其书本藏文。民国十九年,余侍多杰大师于涂山,每月明人静,辄为宣说。余退而私记之于楮,久之积藁盈帙。其后赴西康,复载之于行箧中,往返数千里外,他物尽失,惟此纸安然无恙,已秘之十年矣。今复来涂山下,轰烧之余,无不焦破,而众生犹懵然不知染净因果为何事。况欧战方酣,物质之争,有加无已,其为可悲可笑无以名之。
   噫!余人也,而其性则佛也,为世所诟笑久矣,今乃亲见畏笑者而日演可笑之事于世界中,昏然莫能拯,不亦怪哉!乃取向所书故纸,笔而出之而自侪于村言俚语之流,庶饱食于天地间者,于茶余酒后,花落庭空之时,或有读而笑者乎?!
   民国庚辰冬月十九日中江死灰居士张心若书


附录:《木纳记再版因缘》朱镜宙居士
  木纳记一书,西藏惹穹多杰札把著,多杰大师口述,中江死灰居士张心若笔记,成都佛化新闻社出版。著者时代及译述经过,具详张居士自序文中,初版仅  数十部。时余养疴成都,承佛化社社长许止烦居士之助,得请一部,归后焚香展诵,叹为希有。胜利复员,轻装东返,独携此书俱归。今年正月,以此书函告老
  友陈无我居士,请其转介大**书局印行,无我欣然允诺,并谓搜求此书已久,嘱速邮寄,藉供快读,大**经理苏慧纯居士,尤本佛陀大无畏之精神,不以印费艰巨为念,本书乃得与世人相见。镜宙深感以上大德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外,并乘此胜缘,略抒个人读此书后之感论:(1)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真实不虚,其庄严一如阿弥陀经所说,足以坚持名者之信心。(2)弟子择师难,师得弟子亦不易。既得名师,宜以生命付之,虽断股折肱,亦所不惜,如二祖之与初祖,云门之与雪峰然。(3)天堂地狱,间不容发,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应时存戒慎恐惧之心,靳求出离四苦行,足以消除•切罪恶业障,宜忍辱精进以自清净:(4)戒为德本,众善之基,宁有戒死,不违戒生。(5)远离愦闹,勤求出要,名闻利养,皆宜放下。(6)己未得度,而言度人,以盲引盲,无有是处。(7)己如得度,不患无众生可度,诚不啻为吾国当前佛法下一针砭,有起死回生之效也。若夫本书故事之绘声绘色,庄谐杂出,读之令人时而流涕,时而失笑,既无其它佛典艰深难晓之苦,亦无小说家绮怩诲乱之失,而译笔流畅,能曲达其意,犹为余事。行见此书问世,其能普摄群机,自可断言。能海大师云:此书在西藏,成为民间通俗故事,茶余酒后,资为助谈。又云:此书偈颂,杂用西藏各地方言,尤见译述之不易,足证吾人得读此书,实由宿世深种善本,因缘殊胜,绝非偶然之事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心若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