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18-7-1 13:48

《八指头陀——清定上师的师公》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18-7-1 13:50 编辑


1、《在家二众不应剃度收徒说》

       一八指头陀(寄禅敬安法师)
         清定上师的师公(澄一法师的师父)

◎如《报恩经》所明:三宝不现前,不得成归依。即内秘菩萨行,外现居士身者,引人归依则可,如自据师位,即毁律仪,必以善因而招恶果,教有明文,宁无惊惧!
◎余遍阅大藏,不见有听从在家二众边受归依法者。


2、《清定上师出家的恩师是澄一法师,澄一法师的出家恩师就是八指头陀》

    一智学上师·《虚云老和尚年谱》讲记
      师承清定上师、阿秋喇嘛仁波切、直贡噶举法王

◎“遂往宁波,时幻人法师,及寄禅和尚(八指头陀)等维护天童”。寄禅和尚就是因为燃指燃了俩,所以被称为八指头陀。头陀就是苦行僧的意思。八指头陀是上师的师公,清定上师出家的恩师是澄一法师,澄一法师的出家恩师就是八指头陀,名寄禅。因为燃掉两个指头,所以只剩下八个手指头,所以被称为八指头陀。(一起)维护天童寺。这在民国年间就是教内教外都非常知名的大德。


3、《现代的八指头陀,看到白桃花落了,大哭一场,就开悟了》

       一隆莲法师·百法明门论释

◎西藏佛教讲空很简单,就是缘生性空,一切都是因缘所生,缘生就无自性,这就是西藏空宗传承下来的最透彻的说法。任何事物都是因缘所生,既是因缘所生,它就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都是因缘把它凑拢来的。有因有缘,六因、四缘,要很多的因缘才能产生一个果,主要的叫因,次要的叫缘,所以因也是缘,缘也是因。因缘所生法包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万法无一不是因缘所生,所以缘觉圣人,观天地事物就悟了道,悟了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缘境悟道快,他就在这个主要问题上一刀见血,懂得一切法是因缘生,下一步就懂得无自性。不像大乘菩萨。大乘菩萨懂了因缘所生法还要起悲心,还要度众生,大乘人不简单地说一切法空,一切法空还有啥干头呢?一切法空还要度众生。阿罗汉了解的范围窄些,修行要慢些,要依四谛挨一挨二修才悟得了道,缘觉圣人比阿罗汉的根要利些,只要看到缘生法,把缘生法的道理懂了,就觉悟了,所以看花开花落,都能悟诸法的真理。

◎我们现代的八指头陀,看到白桃花落了,大哭一场,就开悟了。他就从缘生缘灭悟了诸法性空的道理。开悟的人,各自开悟的因缘不同,碰到一种缘,把缘生缘灭的道理悟了,就悟了法空,悟了法空就悟了道。我们凡夫,成天缘生缘灭的,却没有感觉这是缘生缘灭,特别是对自己,更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缘生缘灭的东西,好像是很实在的,这就不能悟道。


4、《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八指头陀传记)》太虚大师
http://read.goodweb.net.cn/news/news_view.asp?newsid=63061


5、《八指头陀降服飞天蜈蚣》

      一重庆慈云寺惟贤长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师承太虚大师、法尊法师、喜饶嘉措大师等高僧大德

◎莲池大师住的那个地方原先老虎很多,他去静居后经常念阿弥陀佛,虎吼时,就念佛回向它,以悲心对待它,后来不知何时老虎就走了。八指头陀在深山里修行时,有一次在道路上遇到飞天蜈蚣迎面飞来,他念佛以悲心对待,慈眼相视,后来飞天蜈蚣就飞走了。这都是由于修慈悲心的关系,说明我们学佛的人要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才是根本。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18-7-1 13:50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18-7-1 13:52 编辑

《燃指问辨》
备注:密乘戒相关规定,请学密行者依照密乘戒律持守,参见清定上师《文殊五字真言讲记》相关戒律解释。

1、《十地颂讲记》智敏上师

    菩萨戒里边说,要割身肉去供养人家,这是登地菩萨的事情,到六地菩萨就根本不在乎了,一切东西,外边的财物,内身从肉到头目脑髓,你要求的话,不但是布施你,欢欢喜喜地布施你,一点也没有愁、没有忧、没有恐惧。这是布施波罗蜜多跟精进波罗蜜多彻底圆满的表现。那就是登地菩萨的事情。所以我们学过菩萨戒,在没有登地之前,燃灯、燃指那些东西是不必做的。做了之后,自己没有生欢喜心,菩萨看了你受苦也难受。人家不了解的人看了佛教害怕:佛教里边,手了什么东西都割掉了,干什么的?对佛教就不敢亲近了。这个没有好处。不是那个时候,不要做。


2、《复丁福保居士论臂香书》印光大师

    臂香者,于臂上燃香也。灵峰老人,日持楞严梵网二经,故于燃香一事,颇为频数。良以一切众生,无不爱惜自身,保重自身。于他则杀其身,食其肉,心更欢乐。于己则蚊噆芒刺,便难忍受矣。
    如来于法华楞严梵网等大乘经中,称赞苦行。令其燃身臂指,供养诸佛。对治贪心及爱惜保重自身之心。此法于六度中仍属布施度摄。以布施有内外不同。外则国城妻子,内则头目髓脑。燃香燃身,皆所谓捨。必须至心恳切,仰祈三宝加被。唯欲自他业消慧朗,罪灭福增。(言自他者,虽实为己,又须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故云自他。)绝无一毫为求名闻及求世间人天福乐之心,唯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行。则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所谓三轮体空,四弘普摄。功德由心愿而广大,果报由心愿而速获。
    其或心慕虚名,徒以执著之心,效法除著之行。且莫说燃臂香,即将全身通燃,亦是无益苦行。以以执著心,求名誉念。既无三轮体空之解,又无四弘普摄之心。以如来破除身见之法,转增坚固身见。罪福由心而分,果报由心而异。故华严谓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学证涅槃,愚学增生死者,此也。


3、《燃指问辩》汉传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

  客有问于省庵曰:“燃指一法,起于释氏。从上诸师,或赞或毁,好恶不一,是非莫定。愿吾子一言以决其疑。”

  省庵曰:“善哉问也!斯固有关于佛教,而人情之所易惑者也。不克论其所以然,则是非邪正,何由决了;好恶赞毁,未免偏颇。今为子统括古今,备陈差别,略有六种,唯吾子察焉。所谓六种差别者,一内外邪正差别,二儒释立教差别,三大小开遮差别,四诸师宗趣差别,五圣凡因果差别,六心行是非差别。知此六种差别,则是非邪正,皎如指掌,不复生疑惑矣。

  “夫迷缘起之正理,执断常之邪见,投灰事火,五热炙身。用此苦因,冀招乐果,外道所以为邪也。内修理观为正行,外假苦行为助缘,或爇一香,或燃一指,以此坚其誓愿,大其心志。身见既破,我执亦忘,内教所以为正也。

  “儒教主乎治身,身为父母遗体,固宜全受全归,一有毁伤,便名不孝。释教主乎治心,心为万物之主,身乃四大假合。以之供佛,则破执灭罪。保此偷安,则虚生浪死。此儒释立教之所以差别也。

  “小乘律中,燃指犯吉罗。大乘明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盖小乘但期自利,故须奉法全身。大乘贵在利人,是以忘身为法。此大小开遮所以差别也。

  “南山律师依大乘宗,深加赞叹。义净三藏据小乘宗,横生贬斥。至若荆溪、永明、慈云、法智,或辩论阐扬,或躬行履践,后学取信良无惑焉。唯近世云栖大师,独不许可,盖恐末流狂妄,易流邪僻,故为权说以救之。一抑一扬,各有所以,此诸师宗趣所以差别也。

  “《法华》明一切众生喜见菩萨,顿舍一身,复烧两臂,发誓愿竟,两臂还复,此得忍大士之现果也。《梵网》明新学菩萨千里远来,师应如法开示苦行,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此初心受戒之远因也。此圣凡因果之所以差别也。

  “今人果能内发大心,外缘三宝,期心破障,刻志菩提,则罪灭福生,功无浪费。如其内负我人,外贪名利,以之鼓惑庸愚,招致供养,则有过无功,不可不慎。人固有事同而心异者,不可不察也。此心行是非所以差别也。”

  客曰:“如此差别,可得融通否?”

  曰:“可。夫由外以知内,则外为内助。因邪而入正,则邪为正缘。经云:‘外道所说,皆是佛语。’是以遍行、胜热为善财师,调达、善星皆如来伴。如此邪正融通,奚不可之有?

  “儒释两教,观其迹则异,论其理则同。是以泰伯断发,孔子称其至德。比干剖心,《鲁论》美其为仁。则儒释未始不同也。

  “大小三乘,均佛所说,随机不同,或开或制。然小从大出,权自实开。非实则权何所开,无大则小不自立。理无二致,正不待融通也。

  “宗趣不同,自是人师异见,何关理教差殊也?如二人见月,一东一西,各随人去。月无二向,见有东西耳。圣凡虽有差别,然因该果海,果彻因原,因果本自融通,亦何差别之可论哉!

  “至于心正则事正,心邪则法邪,邪正在心,非由事相。然翻掌覆掌,初无异手。得念失念,岂有二心。正不必融通也。

  “如上所陈同异,不可偏执。苟执其异,则适起诤端。苟执其同,则漫无分别。然则如之何则可?必也知同异皆由一心,一心本非同异。虽非同异,同异宛然。夫是之谓正解,愿吾子究心焉。”

  客曰:“快哉论也,闻所未闻。然尚有余疑,望为解释。吾闻烧身臂指,乃得忍大士所为,非初心境界,则如之何?”

  答曰:“《梵网》所明行法,本为初心,故经中但云新学菩萨,不云得忍。盖新学大士,誓愿未坚,心志未广,故藉师长为开道,苦行为鞭策,以成受戒增上缘因耳。若必期之得忍大士,则出家受戒者鲜矣。今人受戒,莫不燃香供佛,盖本诸《梵网》。以燃香、燃指,同一苦行,第小大不同耳。若初心不许燃指,则亦不许燃香、不许受戒矣,有是理乎?”

  客曰:“如上所论,谨闻命矣。未审出家之士宜何所先?为当必烧,为复可缓?设使不烧,是犯戒否?”

  答曰:“出家之士,宜先明理观,后及事行,则趣向有方,功无虚弃。若理观不明,但行苦行,欲冀功勋,终无实益。烧与不烧,各随人意。经虽劝人,亦不结罪。但不可故违佛语,自生异见,致使妨碍行门,阻人胜善。初心之士,又不可不知也。”

  客于是再拜而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指头陀——清定上师的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