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1-11-1 18:38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21-11-1 18:40 编辑

    接下来就是三十七道品中的七觉支。    第一,念觉支。念就是去掉不正的念头生起正念,用正念来防护定心,持正念而能不舍,时时缘所修之法,念就是觉法所依止,所以叫念觉支。    第二,择法觉支。观察得失名之为择。以慧择法,依所择之法修行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如不以慧择法,则随众生数,随业流转无穷。修行的过程中假使出现懈怠、昏沉、放逸等时,就应该速修择法觉支来对治。为什么呢?择法觉支的自体即是觉。    第三,精进觉支。一心向上修善名为精进,先以慧择法,再于所择之法起大精进修行,精进即是觉之出离支。    第四,喜觉支。于意适悦名为喜,以精进心修任何法都能够生起欢喜心来,因为得到了法的利益。    第五,轻安觉支。身心调畅名为轻安。我们修定的时候,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调脉之后(12A始)身上生乐了。比方说,我观想自己坐在太阳上面,这个太阳的热度高得不得了,就这样观想,下部发暖了,身上发热全身舒服了,然后再观空,这个时候就身空轻安,身轻心安,身上生欢喜了。你得了这样的境界之后喊你不要坐你还要坐。否则你打坐一下要通了,一下又乱想了,你得了这个精气神在身上,有了实践体验身体舒舒服服非常欢喜,得轻安了。    第六,定觉支。专注所缘,心不外驰,而后真正得定了,叫“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比方我们念《阿弥陀经》,开头是“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佛说阿弥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从头念起,把《阿弥陀经》念完了,就念“拔一切业障往生净土陀罗尼”,就是念往生咒,往生咒念完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在这当中没有第二个念头插进来,这个是真正的定。这个呢是入地的定,再进一步彻底观空叫“生灭灭已,寂灭现前”。一个念头起来叫“生”,一个念头下去叫“灭”。生灭的心灭掉了,寂灭现前了,完全不同了。慢慢才会有止,慢慢没有执着。止嘛是清清楚楚的;境嘛,没有普通的分别心,就是现量境,好像个明镜样的大圆镜。整个法界就是个大圆镜,一切十方诸佛菩萨都在里面现起来,都清清楚楚的,这叫定觉支。    最后呢要观空,这是讲舍觉支,就是说不论你是什么样的定境界都要空。今天就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也不能想我今天已经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有这个想法就不是佛。为什么要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了要度众生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想我已经成了佛了,这个念头不应该有。《金刚经》上讲,初果罗汉问可不可以说自己是初果罗汉?不可以。初果叫入流,入什么流?入这个法性流。把我们心里面胡思乱想的,在世间上反复乱想的不再想了,而是入于法性流中——空。彻底无我的法性流。到了二果罗汉,他是在天上或人间受生证阿罗汉的,已生嘛,他是不是就可以这样想?还是不可以的。那么到了三罗汉不还果,生到天上就不回人间来了,就在天上证阿罗汉果了。证不还果了可不可以讲?不可以,一讲了就有执着嘛,就有寿者相了。到底证得了阿罗汉果可不可以说,哦,我是阿罗汉,我是阿罗汉呢?释迦佛称赞须菩提尊者是解空第一证得无生法忍的阿罗汉果。那么,须菩提讲,佛这样说是佛称赞我,鼓励大家,我自己不这样想我是阿罗汉。什么是阿罗汉?就是无生。世间没有一个法不叫阿罗汉,只是名字叫阿罗汉,阿罗汉和阿罗汉这个法的本身根本是隔开的。比方说,前面点了两个电灯,叫电蜡。我们要讲它名字嘛就叫做电蜡,是不是就真的叫电蜡呢?是我们安的名字叫电蜡。我们中国人讲的电蜡外国人用英文来讲就是两样了,安得名字不同了。世间上一切法都是缘起安立,不是实在的,不要被这个假名欺骗了。所以我们到最后要“舍”,都要彻底放下,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无量劫来修行度众生,度了无边众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天上、人间度了无边众生,心里不起一个念这个众生是我度的。假使有这个念头就不是菩萨,就不是佛。无我相无人相嘛,应该度的嘛。我们天天在发愿,这辈子这样做,下辈子这样做,都应该做的,做了不应该执着。自己执着自己,哦,你是众生是我度你的,那这个就不是菩萨了。《金刚经》上讲要真的无我相才是真的菩萨,要执着个我就不是菩萨。菩萨的梵语叫菩提萨埵,菩提叫觉,萨埵是有情,能够自觉觉他。你有执着嘛就不是自觉觉他的菩萨。所以这个七觉支对于修行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是念觉支,第二个是择法觉支,第三个是精进觉支,第四个是喜觉支,第五个是轻安觉支,第六个是定觉支,第七个是舍觉支。这个七觉支完完全全是修定的。如颂云:    七觉支修用令入于实智念集善遮恶中三沉令起后三轻安等心散时令定得法心安稳渐至涅槃城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1-11-1 18:40

    我们初修的人要依戒修行,戒是止恶的,杀盗淫妄酒这五戒就是帮我们把身上粗重的恶止下来。我们准备这次讲经圆满之后,在农历二月十九给你们要皈依的、受五戒的人,你们先要考虑好。我们准备传一次广大的五戒,使大家都能够依照戒律来修行,由戒生定,大家先准备好。有必要呢我们在二月二十那天还要传菩萨戒,让你们大家发起菩提心。这次讲经机会难得,让你们有了戒律就可以修行。初一步就是受戒,第二步由戒生定,一切成佛的功德都从定中发生,假使没有定呢就不起作用。比方说,我们将来修行下去要得天眼通,要得宿命通。天眼通就是我们现在这个肉眼能够看到十方世界,比方说美国纽约今天发生个什么事情了,我们用天眼就可以看到;还有佛在百千万年前讲经说法我们都能够听到,这是天耳通;自己前辈子、前两辈子、三辈子我是做什么的,我的父母是什么人我都知道,连人家前辈子的什么也都知道,这叫宿命通。《金刚经》上讲的,印度有一条最长的河叫恒河,恒河里有无量无数的沙,整个恒河的沙都成了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里有无量无数的众生,哪一个众生起一个念头佛都知道,不知道不叫佛。今天我们在座的菩萨们来听经,你们听了经之后心里怎么想十方诸佛都知道,不知道不叫佛。    我前次不是讲过吗,释迦牟尼佛在祇园精舍讲经,有个居士虽然有点相信,但还是有疑心。他想考验一下,佛说什么都知道,一点都不会错的,他就找了几十个人把祇园精舍周围的竹子砍了,每一根竹子都要数有多少片竹叶,这样做了三天,他就跑去问佛了,“如来世尊,我们这个祇园精舍四周有多少竹子?前几天有多少竹子,现在有多少竹子,有多少竹叶?”佛就说,很好很好,你这样问是开发大家智慧的,我给你说,我们祇园精舍原来有几万几千几百几十几根竹子,有多少亿片竹叶,接下来你派人砍了多少竹子,有多少竹叶,现在还剩下多少竹子,说的数目同他们数的基本上一样。因为人数的数目是有出入的,佛讲的话是不会错一个数目的。而后才晓得佛真正地知道一切,这样子就在佛前求忏悔了。    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十方诸佛都知道,所以我们信佛的弟子自己要注意,我今天起了个好念头十方诸佛都高兴了,这个众生发菩提心了,趋向修行道路,都欢喜了。你起个坏念头,佛心里就很悲悯了,你将来受苦嘛。像母亲一样对小孩子要管严了,去做了坏事将来就要受苦。所以我们自己起好心起好念,起什么念头自己常常要想到十方诸佛的现量证智,没有什么佛不知道,像面镜子样的照上去,四个指头就有四个影子,三个指头就有三个影子,五个指头就有五个影子,没法子避免的。我们修行的人天天自己都要注意,一个念头起得不对了就要赶快求忏悔,十方诸佛都知道了,你求忏悔就是认错了嘛。以后不再去做了,不再犯了。我们修行的人不光是坏事不做、坏话不说,连坏心也不起,要做到这点。    七觉支第一个就是念,念不起好是修不好的,大家要在这个地方下工夫。那么,最后呢一切的功德都不执着。初一步从戒上下手,第二步从定上下手。为什么十方诸佛能够知道我们的起心动念呢?修定的功夫到家了就晓得了。比方一个徒弟对师父,心里只是有点相信而不是真的相信,而师父为了使这个徒弟提高信心,昨天晚上他睡觉的时候起了个不正当的念头,今天早晨念经的时候还继续不断地想着这个坏念。我们当师父的人就要把他喊到面前来,你昨晚睡觉时起了什么念头,今早念经起了什么念头,假使这个徒弟是真心的,他就会向师父忏悔,我昨天起了什么坏念。或者说,出家人没有男女观念,要离开男女观念,我有这个男女观念就不对了。师父在定中看到了就给你讲了,不给你讲的话将来发展下去就要犯戒堕落啊。怎么能够看到呢?就是定。所以修行的人前夜后夜常在禅定。什么是前夜?下午六点钟到晚上十点钟叫前夜;什么是后夜?后半夜二点钟到早晨天亮的六点钟叫后夜。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修行的人都在定中,因为在定中而后能够知道一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漏尽通、宿命通、神足通都从定中发生出来。为什么呢?定中观空嘛,不空就不通嘛,空嘛就是通嘛。就像一条路一样,有东西堵着就不好走路,没有堵就可以走嘛。定的功夫好了什么事情都可以知道的。有人问佛,佛说的十方无量无数的众生起心动念佛都知道,有可能吗,这么多人起念头你都知道?佛就说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众生在起念,佛不起念头啊。外面的东西映在镜子上,东西在交换但镜子本身里没有任何东西啊,像放电影一样,放之前是块白布,放地时候是块白布,放完了还是块白布,始终都是块白布。心里不起心动念就知道了,不起心动念叫做现量证智,起心动念叫分别智。比方说我们看到这个花是塑料花,这个灯是塑料灯,这是我们分别的心,是分别智。到了以后的现量智就不起分别了,不起分别而没有一切事情不能分别的,叫做无分别的分别,所以叫现量证智。我们修行到最后修定要修到这样子。过去也好,未来也好,现在也好,一切法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不可得。但是作用呢,一样不受影响。天空是空的,今天下雨明天又天晴了,雨不下了,现在太阳还在天空里,云层上面就是太阳。你们到过峨眉山金顶、五台山山顶嘛,还不是下面在下雨而上面山顶上还是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万里天,这个是假相啊,整个虚空的本性不变的。我们从小就看到这个虚空是蓝色的天空,现在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到我们老了看到的天空还是这样子的蓝色天空,不会变的。    我们的觉性叫圆妙觉性,尽虚空遍法界都在我们心里面,虚空在我们心里面就好像大海里的水泡一样,大海无边而水泡就那么一点点大,虚空也无边而在我们心里面就如同一个水泡。我们的觉性无边无际的能包虚空。我们把法身观修好了之后就尽过去无所不知,尽未来无所不知,尽现在无所不知,内而身心外而世界彻底现前。这些功夫从何而来的呢?从修定而来的。    初一步能够得到身轻心安,第二步由轻安就能够做到心不动,即使一天坐到晚心都不会动,这叫寂灭定。但是这个定身上还有感受,心里还有分别,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还需要更进一步地修。比方身上哪个地方不舒服,热天有蚊子,冬天有臭虫,一咬了你就会有感觉,这个定呢也就修不好了,说明这个功夫还没有修到家。到了最后身子什么都不知道了,入定之后完全不晓得了,空掉了。到最后叫灭受想定,身子无受心里无想,叫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到最后证无上正等正觉。空间是无边无际的,这其中的一切事情没有一样看不到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没有开始。将来时间到什么时候为止?没有停止的时候。在无始无终的时间当中的一切经过没有一样事情不知道的,这叫无上正等正觉,还有一点不知道都不叫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一切的功德都从定发生,我们修戒之后就要修定,修定之后要修慧。慧是什么啊?就是智慧,能够抉择。我们起一个念头是正当还是不正当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是清净的还是不清净的都立刻清楚地分辨出来。坏的呢立刻把它去掉,好的呢就继续修,最后就要成佛,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先要成就觉,觉是相对于迷而说,我们凡夫被无明迷惑住了就叫不觉,初一步就是要觉。举个例子来讲,大家在这个法会里听经,没有一个不清楚的,但是夜里睡觉了,睡熟了做梦了就不清楚了不觉了,一醒来就觉了,这是世间法上的觉和迷。进一步讲佛法修行中的觉和迷,我们总是执着“我,我”,到最后要修到彻底无我,人无我,法无我。从无我修利他功德,修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是真正的觉。我们懂得佛法道理了,晓得觉和迷了,这叫始觉,开始觉悟。要想觉悟而不想被迷惑的时候叫趋向正觉。    头一个是觉,第二个是正觉。世间上的外道还是在修觉,他们修的是邪觉不是正觉,为什么呢?他们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就不再往上修了。人都长寿达几个劫,百千万亿年都不死,他认为这就是涅槃了,正觉了。到最后把福报享完了照样五衰现前,还是要堕落,生死问题未了,更不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我们要正觉,依佛说的正法来修。    第一是觉,第二是正觉,第三是正等觉。不是一样事情能够正觉而是样样事情都能够正觉,都能够知道不会错,这才叫正等觉。菩萨都能够正等觉,但是还没有证得十方诸佛共同法身的觉,还不是无上正等正觉。    到了成佛的时候才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觉是别人家比不了的。《妙法莲华经》上讲,大通智圣如来修行了百千万亿劫,已经坐了菩提道场,内魔外魔都已经降伏了,但是十方诸佛的觉法不现前,还没有成佛。这样子坐了十个小劫最后成佛了,在这十个小劫当中人间天上的人都来恭敬供养,同佛结缘,到他成佛的时候使无边众生发菩提心了。比方我们现在要转法轮,还是在和大家结缘,希望大家都能够生这个正觉心。山门口塑的弥勒菩萨天天张着大口对我们笑,也是和大家结缘,我们对弥勒菩萨拜过一拜的人在将来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在龙华三会上教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成佛。所以,到最后无上正等正觉现前了就是究竟。我们现在就要觉,慢慢地要正觉,而后要证正等觉,一直到最后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    这个七觉支就是专门修这个的,包括念、择法、精进、喜、轻安、舍、定。完全由定的力量成就一切功德。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1-11-3 19:36

    底下就讲八正道,八正道还是包含在三十七道品里的。七觉支讲的是修证的境界,是真谛法;八正道讲的是俗谛法。证了道以后怎么样度众生,怎么样才合法,这个就是八正道要讲的。一个是真谛法,一个是俗谛法,没有俗谛法事相上的就做不好;没有真谛法那么实际情况就不知道,所以这两个都是不能缺的。
    我们修了七觉支之后就要修八正道,什么是八正道?修行成佛的八个正确的道路,成佛之后度众生了还是要这样做。第一个是正见,第二个是正语,第三个是正思维,第四个是正业,第五个是正命,第六个是正精进,第七个是正念,第八个是正定。
    为什么都要用个“正”字呢?正就是戒律,一切都要依戒修行,要利益众生而不依戒就利益不好。比方我们开这个法会,假使政府不同意,不关怀我们,我们这样的法会能举行吗?不可能的。所以要依戒来修,佛规定我们佛弟子要忠于祖国,要遵守所在国家的法令,这是世间法上要紧的,你违反了这个就做不好的。我们现在要做三宝的事情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之下才能够做得好。(12A终)总之,我们凡事都应该依戒依法、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做。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念头,不要处处执着个我,不要处处以我为中心,要把这个我彻底放下,(12B始)要观自己这个身子是不净的,昨天讲过了,我们这个身子从母胎生出来,种子不净,住处不净,出处不净,现身不净,临死不净,究竟不净。要观身不净,要观到死后只剩白骨。能够这样子叫放下、放、下再放下,有这个功夫了而后提起来,提起、提起、再提起,提起正念,把通常的邪念放下了。
    本来我在天台山的,因为四川有几个大庙子需要修整,政府就喊我到四川去担任昭觉寺方丈、石经寺首座,要重修这个庙子。就是说,你一定要依照国家的法律,依照佛法的戒律,这样子才能够把事情做好。我们收到人家供养的钞票,一分钱也不能乱用。人家是要塑佛像的就要用来塑佛像,人家是要修庙子的就要用来修庙子,人家要用来印经书的就拿去印经书,这叫因果不错。否则的话,我们要被报应包住的。所以,完全要依戒修行,底下要详细地讲不依戒修行的缺点。到时候讲了就知道了,先讲八正道。
    第一个要有正见。我们一个人,身处在这个世间当中,当知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合为宇宙。我们对这个宇宙怎么样的看法,这是宇宙观;在这个宇宙当中我一辈子生来死去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应该对人持什么态度,对事持什么态度,对自己修行持什么态度,这叫人生观。要有正确的宇宙观,正确的人生观,而后将来有正确的功德。假使我们对宇宙观、人生观的见解不正确,对于因果不相信,不能够自己观无我,只晓得为自己打算不为众人打算,这样子的观念。比方对于佛法,他说是迷信,这种见解叫做邪见,有邪见了修行就修不好了。所以,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正见。
    那么,心里有正见了,说话还需要留心,就是要正语。我们很多人行为上不一定坏,可在说话上就不留心了。比方说妄语,这个坏事情是我做的我不承认,这个好事不是我做的我说是我做的,打妄语了;对朋友呢,在这个人前面说某人在背后说你坏话,在那个人面前又说某人说你坏话,挑拨离间;平时说话就不留心,开口就骂人,开口就批评人。人家有缺点我们要帮助他改正,不要在众人前面随便提出来,某人怎么怎么不好,人家不能接受,因为大家都要面子嘛。他有缺点,我们把他叫到一边去,你今天这样的说话,这样子做事情对你自己不好,对国家对人民不好,你应该改正。一个一个给他提出来给他讲,他一觉悟了就认错了,这样人家才能够接受。假使人家已经认错了,你马上在众人前面批评他,他就不能接受。所以呢,要有善巧方便。比方说,我们到一个亲戚家里去,看到他要烧饭给我们吃,怕麻烦他了,本来是没有吃饭的,说我们已经吃过饭了,喊人家不要烧饭。这个意思上是好意,免得人家麻烦,但是打了妄语了,你没有吃说吃了。你就直接讲,你不要烧饭了,我回去吃,免得你麻烦,就这样讲。不要说没有吃说我吃过了,要正语。我们佛弟子直心是道场,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嘴里说的同心里想的一样,不能两样;嘴里怎么说的行为上就怎么做,不能说假话。说得好听做得不好就不行,所以要正语。
    第三个要正思维。比方说,大家今天在法会上听了经,因为语言上的关系,我有些温州的话讲不来,没有学。将来有机会我还要把温州话学会,用温州话来讲经使大家听得更清楚。大家听到我的话之后,听懂多少算多少,要正思维。经上怎么讲的怎么说的我们就怎么做、怎么想,不能乱想。所以我们有空的时候也不要去想世间上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不正的坏念头不能去想,要正思维。
    第四个讲正业。我们选择职业要选好,比方在单位做工作,在机关做工作都是好的。自己要是在工作中贪污,专门为自己搞钞票,妨害人民妨害国家,那就不是正业了。专门为了想搞钞票什么事情都做,这样子不行的,这算犯法了,所以正业要紧。业就是指自己的职业、自己的行为,都要正。
    第五,要正命。我们现在养命的条件要正。举个例子讲,我们出家人出了家了,把家解脱了。我们自己要依靠什么来生活?一个是政府分给我们的农田,靠自己劳动,一面自己用功,这是正当的;一个是在家居士的供养,像我们年纪老了,不能够参加劳动了,做不了了,人家就供养你。我们现在收到很多大家供养来的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我们心里很惭愧,怎么办呢?把人家供养来的东西借花献佛,每一次在佛菩萨圣诞的时候我们要打斋供众,僧众缺衣服我们就供养衣服,供养医药。庙上有多少出家人在修行我们常住上全部给他解决,要修庙子就修庙子,要塑佛像就塑佛像,要这样子做。其次就是说我们不正命就不行了。为了要贪供养,自己没有修行而自己吹自己修行怎么好,欺骗人家供钞票,这就不对了。自己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异相,使人家对你起了奇异的看法对你供养钞票。总之,不以正当方法受的供养就是邪命,我们以自己的劳力所得到的来养活生命叫正命。邪命就不能修行了,得到的只是眼前福气,结果还要受苦的。
    第六个是正精进。我们修行的人一定要合法地修行,外道也在修行,但他们不正,很多修行的方法不上轨道,修了之后出毛病,不是身子出毛病就是心理出毛病,产生一种精神错乱不合的各种毛病。所以我们要精进正。
    第七是要正念,这和七觉支里的正念差不多的,不过七觉支里的正念是修定的,这个八正道里的正念完全和世间法世俗上的一样,就是说,我们对什么人对什么事情都要起正念,是善法我们就做,是恶法决定不做,是利他的我们做,专门为自己而妨害他人的不做,要有这样的正念。
    第八个就是正定。修定有三个要点,第一个是静中行,比方说,夜里把事情都做好了,我们就打坐了;下半夜睡一觉睡醒了也打坐,要环境清静,要身静心静专门来修。
    初一步要照静中行来修定,有一点基础了就要动中行,要在动中来练习。比方说,我们到温州市里最热闹的地方,我们就站在那里,站在电杆或墙壁边上,不要妨碍到人家邻居。我们站在那里,来去的人无量无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汽车、电车来来去去,说话等各种声音很多,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环境当中而没有起念。念佛呢还是照样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也不错,念阿弥陀佛的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完全念起来,这叫动中行。
    这个功夫有了,第三个阶段修动静一如,吃饭、睡觉、走路,随时随地都在修定,不动摇的。十方诸佛成了佛,没有哪个时候不在定中,去乞食在定中,回来吃饭还在定中,这叫动静一如。能够修到这样的功夫嘛,那功夫就修到家了。所以我们就要慢慢地这样练习,先是静中行,第二个是动中行,最后是动静一如。能够照这个修一定可以能够达到,不过是时间问题,功夫问题,自己下去下功夫。今天下午还要授皈依,今天稍微提早十分钟结束,讲到这里为止。
    如颂云:(总说)
三十七助道四念处正勤及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等七觉八正道略为四念处开则三十七更广复无尽不以一种药而止众病故余无量修法皆摄在此中      (以下为八正道颂)
于法观不谬八正道戒见正见四念处慧根力择法正语离口邪正思维谛理正业正命者除一切邪命正精进四勤进根力进觉正念念处等念根力念觉正定如意足定根力定觉念处正修法正勤行不谬摄心称神足根调柔名根转深说名力入无学实智说名菩提支于法见不谬王道之金绳称云八正道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1-11-3 19:39

    昨天已经把七觉支和八正道讲了,七觉支就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这中间以第一个念觉支为总结,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这里面有两个主要的问题要晓得,我们学习修定有两个问题最难解决了,也就是菩萨法里所讲的难胜地。第五地菩萨专门修止观故名静虑地,又叫难胜地。静虑的静就是修止,静虑的虑就是修观。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著有《摩诃止观》,有详细的修法;西藏宗喀巴大师有专门修止观的法。什么叫止?放下内而身心,外而世界,这叫止;什么叫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证得一切法空,人无我、法无我,这叫观。没有止的功夫观不好,光是由止起观还是不究竟,所以要止、要观,要在观当中再修止,止后又重新观,这叫止观双运。而后能够得到智慧,断烦恼证解脱,趋向无上菩提。
    修静虑主要的就是对治两个毛病,一个是坐起来就打妄想,坐一个钟头打一个钟头妄想,胡思乱想,这个是修定修不好的;第二个毛病,没有胡思乱想就打瞌睡——昏沉。这两个毛病:昏沉、掉举。这两个毛病需要我们去对治,而后把这两个毛病打退了,难胜能胜了就得五地菩萨了。所以,我们最要紧的是要依七觉支来修。
    第一个是念觉支,我们一坐起来,先调身、调息而后心静下来自己作意,我现在要修定了,过去的事情不去想,未来的事情也不去想,现在的事情也不想,家庭的事情也暂时不想,社会的事情也暂时放下,人家对我是好是坏也不想。就是说,要把身心世界都放下——空。
    而后专门提起,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之后身子就空了,而后观想这个身子不是坐在蒲团上,就想到自己坐在虚空里,万里无云万里天像今天的天空一般,这样子想身子空了。而后观想身子底下像锅炉底下有风在转动,风转动之后上面是个火轮,锅炉底下不是有火吗,有火就会燃了。我们坐着怎么观呢?就像大的圆的锅炉,里面是水,由风鼓动火,火烧锅炉水就热了。而后我们观想在这锅炉上铺好坐垫,人就坐在上面,为什么要这样修呢?假使直接让火的力量冲上来,我们就要发火了,头上起火头就要昏。在这个风轮、火轮、水轮、地轮这样子的莲花月轮上坐起就不会发火。那嘛,身上发不起火就想到莲花日轮,把太阳想到在坐垫底下,这样子起作用。我们现在这个坐垫为什么是个圆圆的坐垫呢?就是表示日轮、月轮的作用。火气太大了就观想月轮,月轮清凉;火气不够了观想日轮就要发热,使身上一发暖一观空身上就舒服了。但是这个暖不要冲过心的位置,冲过心之后要冲到头上去,不好了。把暖力安住在肚脐底下丹田的位置,身上发暖身上是空,由暖、空而后变光明,变光明以后眼睛看到前面,两个眼睛当中的地方叫白毫,白毫能够现出光明。有特异功能的小孩子他就是拿这个眼睛来看事情,能够看到你的箱子里装些什么东西,你手上写些什么字他能够看得出来,为什么?这个就是白毫光。由白毫光再慢慢地观起来一个圆光,到最后不动了而回光返照到心里,心里也发光全部变光明,而后身子一下子空了,整个山河大地全部观空了,这个样子慢慢地修行能够得到甚深的定。所以,第一个念很要紧,一天到晚除了做好单位的工作外,常常要起正念。念佛的人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是很好的,但是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就念不好了。要把一切事情都放下,集中一个念头来念佛,心里默念嘴里不念。在佛堂等清净的地方可以出声音念,在不清净的地方就心里默念,心里默念耳朵听到心里念,一字一句念得清清楚楚,这个是初一步用功。再进一步用功不光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还要观想阿弥陀佛的法身——无量光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把这个照十方国的光明回光返照到我们,使我们身心清净。
    一切诸佛有三个身,一个是清净法身,一个是圆满报身,一个是千百亿化身。阿弥陀佛的法身就是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的报身就是无量寿佛,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弥陀佛是化身佛,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我们念佛的人自己想到阿弥陀佛的法身无量光佛,无边无际的虚空,无边无际的光明就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佛,我们常常想到念无量光佛就使我们身心清净,同佛的法身合在一起。而后由这个福德力量观想自己成了阿弥陀佛。自己一个人念阿弥陀佛,观想一切众生都在念阿弥陀佛。自己成了阿弥陀佛观想一切众生都成了阿弥陀佛,这就是我们的千百亿化身。观法身佛,自己成了无量光佛;观报身佛,自己成了无量寿佛;观一切众生都成了阿弥陀佛就是千百亿化身佛。我们念佛的人懂得念佛的话,当下就可以成就法报化三身。这个是比较好的念佛的方法,慢慢地能够念好了,到临命终时能够见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念就往生极乐世界,生死就了了,听阿弥陀佛说法,完全解脱生死,发菩提心,究竟成佛。所以,第一个念要修好,念修不好其他的都修不好。随时随地一个念头起了自己晓得我这个念是正念、是错念、是邪念。是错念邪念就要立刻放下,正念你就把它要念好,这个是念觉支。
    第二个是择法觉支。随便起一个什么念头或者做一些什么事情,能够分辨出来这个是善是恶,要观察清楚。我们佛弟子初一步就要分别善恶,第二步要修正定,正定才是清净的。要把我们这个身子从粗身变细身,从细身变极细身,从极细身变清净身;要把我们这个心从粗心变细心,从细心变极细心,从极细心变清净心。而后同诸佛的心才相合,用功才用得起来。
    这第二个就是择法觉支,择法就是分辨善恶。专门修善法不去修恶法。把心里面八识田中在过去世做的坏事、起的坏心、说的坏话的这些种子要把它们分别找出来消灭掉。最要紧就是说,初一步要把它降伏,使这些种子不增长,不再起作用;第二步要把它消灭掉,彻底观无我。而后,要把这个散乱心集中起来,起清净的念。不光是集中善法还要集中心法,彻底无我,常常要这样子修叫择法。
    择法之后要进一步修精进。上面四正勤里面也有精进的意思。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这个是四正勤里讲的精进。现在到七觉支里的精进了又更加进一步了。经过择法之后,这个精进是集中在一点上。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念咒子也好完全要做到一心不乱,没有第二个杂念就是一心。比方我们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念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的时候就不要让其他经书里的内容、道理跑进来了,念的《普门品》就是《普门品》,念观世音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完了要念《佛说阿弥陀经》就专门念《佛说阿弥陀经》,要念《金刚经》就专门念《金刚经》。使这个心完全不去想坏事,不散乱,集中在一点上,这叫做精;进就是向上。修行的人今天的功夫做到家了,有进步了,明天还要比今天更进步,后天还要比明天更进步,天天向上。过去的祖师们说,向上,向上再向上。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1-11-3 19:42

    我们从初四开始讲这个《论》,到现在为止已经把三个大科——三士前导、下士修法、中士修法讲了。
    中士修法主要的就是《心经》里所讲的波罗揭谛,断烦恼证解脱,了生死 。主要是讲的声闻缘觉法,声闻就是闻到佛说的苦集灭道四谛法证阿罗汉果的人。世间是苦,造成苦的原因是烦恼造业,要离开这个苦就要灭烦恼,就要离开恶业。怎么才能够断烦恼证解脱?只有修行。
    昨天所讲的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是讲的戒定慧三学。四念处是慧学,四正勤是戒学,四如意足是定学。由这个开始修,生起善根,决定一切坏事不做,一切好事都做,这样子使善根增长。信、进、念、定、慧,再由这个修的力量使善根生起力量来,对于烦恼业有力量能够把它灭掉,成就五力。
    再进一步懂得道理之后修菩提分法,菩提即是觉也,使我们由无明不觉趋向正觉。所以要修七觉支,就是七个菩提支分法。第一个要有正知正念;对于起心动念、举止行动任何时候都能够分辨出来,这个叫择法;而后,决定一切坏事不做,一切好事都做,专心一志叫精进;由于精进修行有了功夫了,而后身心都生起喜乐;通过调身、调脉、调息、调心来修定,内而身心,外而世界彻底皆空;由于身心空了,身上生起暖触,生起喜;生起喜之后,身上就感到轻安,不像那些没有修行的人身上感到重得很——执着。生起喜之后,身轻心安,初一步得定了。从轻安的基础上真正的得到定中的境界。
    这个修定的地方昨天已经讲过了,或者房子里面,或者茅棚里面,或者树底下、山里面,在静中来修定。外面的声音怎么样响闹都不去听,专门听心里面的声音,外面的一切环境影色也不去看,专门看自己的光明。在这样子静的环境当中来修定,能够把内外的动静影相,外面动的影相,内心静的影相都空掉。心里没有杂念了,一个念头起了立刻灭下来,生灭的念头不见了就寂灭现前,完全清净了。
    从静中行开始修到有基础了还要经过考验,要修动中行。比如,我们跑到温州市最热闹的地方去,在街道边上找个地方站着,只要不妨碍到人家走路。不管有多少人来去,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不管是汽车声音,电车声音;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自己心里完全不动,同在静的地方坐一样。那嘛,不光是站着,走路、吃饭等任何时候心都不动摇。比方念佛的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始终不会停的,在这种情况下修叫动中行。
    静中行、动中行都能够修好了而后一天到晚修动静一如,统统一样的。真正的大定叫三昧耶,也就是正定。心里想什么?想诸佛的平等法身,无边无际的虚空,无边无际的光明,这个光明回光返照到自己,自己心里发光,大放光明遍十方世界,照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的佛性都显现出来变成了光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境界能够常常现起并保持好了,这个就是得正定了。这样的正定境界到最后都要放弃,要观空,不要执着。好的境界来了要观空,使它更好;坏的境界来了也要观空,把它变好。
    这个七觉支修法就是下士修法、中士修法乃至上士修法的一个总的修法,所以叫菩提觉支。要成佛一定要修这个三十七道品,开头从四念处修起,七觉支修了之后要修八正道。
    八正道不是在定中去修的,而是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成为菩提道。首先,要有正见。如佛所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随时以正法眼来看问题,不会有一点错误。正见完全是离开邪见的。晓得世间的法、出世间的法一切皆空;相信一切缘生因果是丝毫不谬的;生死涅槃法彻底无自性,缘生因果丝毫也不会错。这两个是不矛盾的:空——虚幻;虚幻——空,空幻不二,这个道理是最要紧的,是正见。
    光是心里有了正见还不算数,口还要能够离开说话的过失,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四个过失完全要离开了。正语,说一句话就是在转法轮,不能说错一句话。
自己每天所想的事情就是三十七道品中四念处里所讲的事情。处处止恶修善,住持正法,广利众生。这叫正思维。身口意三业完全走正路,身不做杀、盗、淫;口不说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心不起贪嗔痴。人家赞叹我,我也不生一点欢喜心,人家骂我,不生一念嗔恨心。任何时候都正念现前,不是糊里糊涂的。
    晚上睡觉之前,自己作意:梦中要自己作主,今天晚上做个什么梦,要见观世音菩萨,要见文殊师利菩萨,要见释迦牟尼佛,要见阿弥陀佛,就在梦中就要见到。和我们修定一样的,梦中见,定中见一样的。身口意三业完全是走正路。
    一个人过的生活完全是正命,以正当的方法来养活自己,不起一念邪念。生活的一切,包括穿的衣服,吃的饭,治病的医药,住的房子等随得满足,有这样的环境就满足了,心里不去贪求自己能够另外造座房子来享受,自己要穿件什么好衣服,这些都不去想,要随得满足。不去为了得到人家恭敬,不去为贪利养而显示自己有修行。讲经说法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讲,这是为了利他,不是为了表示自己有学问,自己有修行。随时随地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要正命。
    不管修行有多少功夫,乃至于到最后成佛了都一天不停止用功修行,叫精进正。用功不是乱用功,要有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向,天天向上。乃至于到成佛了毫不执着我成了佛了,没有这个观念。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过是个名字而已。当初发的愿要度一切众生成佛,没有成佛以前要这样做,成佛以后还是这样做。比方像观世音菩萨在没有成佛之前叫观世音菩萨,成佛以后叫正法明如来,成佛后还是化身千百亿观世音菩萨度一切众生。要修正精进。
    随时随地都在定中,一点邪定的观念都没有了。不管环境好坏,是动是静都一念不乱。最后趋向无上菩提。
    三十七道品开头是从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修戒定慧三学,由此生起五种善根力量,信、进、念、定、慧五力。而后把教法学了之后就要去修证,七觉支就是修证的方法。而后把八正道完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八正道来住持正法广利众生。三十七道品就是四谛法中道谛的修法。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1-11-5 21:37

    今天要进一步讲中士修法中的十二因缘法。四谛法同十二因缘法是两个法,也是同一个法。佛住世时,为五比丘说四谛法,初说,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五比丘闻佛所说即得见道了。第二次佛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五比丘闻法后由见道趋向修道,证斯陀含果,须陀涅果,阿那含果。最后佛说,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五比丘听到后就证阿罗汉果了。这就是佛三转四谛十二法轮。现在讲这个十二因缘法还是苦集灭道四谛法,只是方向不同,重点不同。佛住世时讲十二因缘法,佛灭度之后,将来等到佛法灭掉了之后,苦集灭道四谛法没有了,有善根的人过去听过十二因缘法,现在没有人讲,自己也能修十二因缘法证阿罗汉果,这叫缘觉法,修十二因缘法成正觉的。大家有空的时候,两边写有注释,大家可以看看。将来我们印的东西等呈报上级批准了,可以把印的本子发给大家。
    十二因缘法主要的就是讲苦集灭道四谛法中的集谛,把集谛的道理详细地分开来讲。如颂云:
    无我唯诸蕴烦恼业所为由中有相续入胎如灯焰
    我们现在的这个身子从小到大到将来死为止,在十二因缘法里就叫有法,有苦存在。那么,我这个身子是怎么来的?前辈子临死的时候,由于父母的因缘和我自己前辈子无明造的业感得的报今天要投生。当父母在男女生活的时候,自己见到光明,看到父母在生活,这样子由父精母血加上自己前辈子的习气,三个合起来变成这辈子投入母胎变人的根本。我们入胎后就像在苦狱里一样,像这个灯光一样继续不断地亮,下辈子的人就变出来了。前辈子自己没有觉,是无明造业,叫无明缘因。自己有了业了,这辈子投生的时候由自己的习性变成了这个身子,我们这个身子分开来叫五蕴身。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我们现在的色壳子,分四大。骨头、肉是地大;身上的暖热是火大;身上的小便、血、鼻涕是水大;自己的呼吸是风大。这四大就是形成肉体的东西,地、水、火、风四大叫色。有了这个色了,身子同外界一接触就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有了受蕴。有了受就会有想,想怎么样离苦,怎么样得乐。有了想就会有实际行动,怎么样去做才能够离苦求得乐。有了行动就造业了,造业就会在自己八识田中留下种子,为将来下辈子的事情打好基础了。十二因缘法就是要把这个道理讲清楚。
    现在这个身子是由于前辈子造的业,前辈子的无明缘因,这辈子投生时的习性和父精母血合和而成的。第一个叫色,第二个叫名色,就是说在母胎里刚刚投生以后不过是个血泡,由父精母血形成的血泡。(13A终)(13B始)而后生起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条件有了,但是同外界是没有接触的,所以不叫六根,也不叫六尘,叫六处。等到一生出来同外界接触了就有触,小孩子一生出来身子皮肤受到外界风、空气的影响,就像风刀割体一样地痛,呱呱地叫了。开头的时候,在三岁以前小孩子对于苦受乐受分不出来,所以不叫受,就叫触。给小孩子穿衣服碰到他皮肤,他都感到很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皮肤就习惯了,就好点了。三岁以后到十五六岁这个阶段当中,对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晓得了,有感觉了。在十六岁以前没有起男女观念,对于苦受乐受境界的贪著不是很明显。十六岁以后到二十岁这个阶段,对于男女关系、男女生活一样地就接受了。二十岁以后到整个一辈子完全都围绕着苦受乐受而起心动念。因此,对于外界的一切,如财,钞票、饮食、男女、睡眠的地方都要享受得好,还有就要像人家一样有社会地位,追求名。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强烈地把这个人包起来了。也就是说对这个五欲产生了强烈的爱,有了爱之后就执着了,叫取,不肯放松。从十六岁起到老死为止,始终是被这个欲望包起来。因为有爱就起了执着,有了执着就会去造业,善业恶业都造了,这个是这辈子的事情。如颂云:
    如引次第增相续曰惑业更趣于余世故有轮无初
    前辈子简单地说就是无明缘因,现在这辈子呢要详细地讲清楚,使大家可以下工夫修行。色、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共八个条件。今生把业造好了,到临死的时候就同前辈子临死时一样,大地墨黑。自己这辈子造的善业恶业加上一定的因缘条件就见到父亲母亲了,又投生了,下辈子的生老死决定了。所以,十二因缘里关于前辈子的有两个,无明缘因;下辈子的就是生缘老死。着重是讲今生,喊我们好好地用功,晓得这辈子是怎么来的,着重的就是要从受上用功,有了触之后就有受,有受之后就有想,有了就想要去贪乐受,所以生出财色名食睡五欲,因而继续不断地造业。由爱而取,对环境、男女、财色等起了爱之后就要想方法去拿,有了这个取了之后就执着造业了,这就是有。这个“有”就是为下辈子的生死打好基础了。所以我们修十二因缘法就要学观世音菩萨教我们那样: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的这个身子大家要晓得是由五蕴组成的,色呢,地、水、火、风四大;受呢,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想呢,过去、现在、未来;行呢,身口意三业;识呢,就是八识田中的种子,为下一世打好基础。我们现在这辈子的身子是由粗细五蕴——色、受、想、行、识五种条件积聚起来的。粗五蕴是这辈子的,能够看到的;细五蕴是前辈子的粗五蕴带来的,临死时的识把前辈子的五蕴带着来的,就是说一个人的习气是由前辈子带来的。今生的这个粗五蕴到临死的时候就毁坏掉了,细五蕴带到下辈子去,我们把这个叫做惑业苦。由烦恼造业,由业受苦继续不断地轮转生死。前辈子临死的时候粗五蕴坏了,留下了的细五蕴就带到这辈子来,这辈子造业受苦完了,到临死的时候粗五蕴坏掉了,细五蕴带到下辈子去,下辈子的生老死已经决定了。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自己就要去用功了。如颂云:
    如是诸缘起十二支三际前后际各二中八据圆满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1-11-5 21:43

    观世音菩萨喊我们要照见五蕴皆空,现在这个粗五蕴要观空,而后能够把细五蕴也灭掉,这样子呢就不流转生死了。修阿罗汉,头一步是斯陀含,第二步是须陀涅,第三是阿那含,第四是阿罗汉。初一步就是心不去执着外境,不贪财色名食睡。不贪钞票、名誉、男女、饮食、睡眠,睡的房子要舒服等这些事情不去想。应观心中的法性流,我们自己都有佛性——清净性海,我们的本性同佛是一样的。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就说过了,“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他坐菩提道场成佛的时候就是觉性现前了,整个法界众生十方诸佛全部看清楚了。一方面看到无边无际的世界,无边无尽的众生,无边无尽的声闻、缘觉、菩萨、佛。三个世间,一个是器世间,一个是有情世间,一个是正觉世间,全部看清楚了。而后,佛就说了,在我没有成佛的时候对这个道理、境界不清楚,今天我已经成正觉了,看到十方诸佛成佛就是因为他们原有的佛性起作用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十方无边无尽的众生他们本来的觉性同十方诸佛没有两样。佛看到十方诸佛百千万亿佛成了佛,十方百千万亿众生在受苦,怎么会这样子呢?佛成佛就是把妄想执着去掉了而成佛;一切众生就是心里一天到晚打妄想,执着环境。比方我们静坐,一坐起来心里就起妄想,什么妄想呢?就是财、色、名、食、睡,吃的、穿的、家庭情况、社会情况等等。眼耳鼻舌身意对应着色声香味触法,被这些紧紧抓住,所以不能证得自己的觉性,不能成佛。所以佛的一代时教就是要破我们的妄想执着。内而妄想,外而执着,把这个去掉之后就得自在了,到那个时候得大自在无畏施众生。自己随时随地都是法身自在,诸佛的法身可以随时现起来;第二,学法自在,假使你想学什么法,这个不是对执着来讲的,今天什么因缘,什么条件,怎么样讲这个法能够使在座的大众开悟,能够得到好处就怎么讲,不光讲法相名词,不容易懂,完全要众人需要。今天种这个因缘要对应什么法才能起作用就怎么讲。你说佛有说法就是谤佛,他自己没有说法的过失,为众生需要而说法。就像母亲喂孩子奶奶,儿子哇哇一叫了,母亲把奶奶放到他嘴里让他吃,就是恒顺众生,完全无我,只去利他,这样的道理最要紧了。能够把妄想执着破掉了就得自在了,我们现在就要用功修行。
    前辈子造的业使今生感得苦果,今生再造业使下辈子又感得苦果。前辈子的粗五蕴,尸首烂掉了,这辈子的五蕴是前辈子的细五蕴带来的。第一个是色,当初在八识田中的色;第二个是由父精母血结合成这辈子的身子,开头像一个水泡,而后像一块肉,而后有了名色,而后具有眼耳鼻舌身意,为什么不叫六根?因为六根是对应着六尘来讲的。眼辨色;耳辨声音;鼻辨香臭;舌辨苦乐味;身辨触受;意辨分别,对应的是法。因为还没有出母胎,六根也就不起作用,所以叫六处。等到出了母胎后,身子六根同环境有接触了,到了三岁以后,小孩子就晓得苦受乐受的分别了。对苦受要离开,对乐受要贪著,但是呢还没有到执着的时候,在十五岁之前只是有普通的受。到了十六岁以后就是爱了,有男女关系的观念了,对财色名食睡有强烈的要求了。有了爱之后就要去取,尽量地去接触,尽量把它拿到手。有了取就造业了,造的善业恶业看环境来说。有了业了就为下辈子打好基础了。到临死的时候我们这个身子就会四大解体,粗的五蕴随之坏掉。死了之后身上发肿溃烂,由绛变胀,发青发黑,坏了化脓肉,肉即生蛆虫,蛆虫把腐烂的肉吃光后就只剩下白骨了。要是把坟墓里父母的棺材打开来看,看变白骨没有嘛,都是白骨了嘛。你想,自己变成白骨了,一切父母众生都变成白骨了你还要贪男女吗?自己变白骨了,自己可爱的人都变成白骨了,贪心就下去了。你要死了我也死了还会不会打架?不会打了,这个嗔心也就下去了。
    四念处的头一个就要观身不净,要观到死了变成白骨为止。现在这个身子吃的饭菜肉是干净的,排出来的小便大便是那么臭。吃的水也是清净的,排出来是汗,也臭得不得了,这个身子是个不净的身子。为什么会是不净的呢?我这辈子投生就是前辈子那个不干净的种子投生的。就是由父精母血合起来的,种子不净。在母胎里面,处于生藏之下熟藏之上,住处不净。出生的时候从产门出来,出处不净。从小孩子到步入社会一天到晚的生活都是不净的。身上排出来的大便小便,不要说人家看着讨厌自己看到都讨厌,现身不净。到了临死的时候,个个都是经过绛、胀、青、淤、坏、血涂、脓烂、蛆,变成白骨了,究竟不净。
    所以,我们对这个身子用不着去执着。怎么办呢?要转变这个身子。把前辈子带来的不净的东西排干净,下辈子不再带不净的东西去了。所以我们要在修定的时候把粗四大转变过来,我那次告诉过大家,要调身、调脉、调息、调心,把粗四大变成细四大,细四大变成极细四大,极细四大变成清净四大。而后把我们的心由粗心变成细心,细心变成极细心,极细心变成清净心。这样下来就把细五蕴整个解决了,这辈子临死的时候生死了了,不要说临死的时候就现在活着的时候就把生死了了,这个是我们修行人的希望和要求,这个就是十二因缘修法。我们就从这十二个条件来下功夫。关于前辈子的有两个条件,就是无明缘因。无明是什么啊?就是前辈子的爱、取,前辈子的男女之爱,环境之取。缘因,前辈子的业,种子。这辈子开始是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这辈子的惑业苦下辈子的生老死,要把这辈子的惑业苦解决了,下辈子的生老死才没有了,才能了生死。所以我们修这个十二因缘修法,第一个是要对付无明,什么叫无明?无明即不明也。白天醒着对于环境对于人事都看得很清楚,一睡着就不清楚了。
    我们修行的人修定有两个大毛病,第一个是妄想,胡思乱想,念佛念不到一心不乱。第二个就是昏沉,念经也好,念咒子也好都打瞌睡,一座经念完瞌睡打完,一点没有得到。这两个毛病我们要把它去掉。所以,头一个就要观无明,无明即不明、自己不觉。我们初修定的人要修白毫光,要把无明打败,坐起来不准打瞌睡。今天晚上要坐一个钟头就好好地坐好,是清清楚楚的。两个钟头也好,三个钟头也好,要么不坐,坐就要清清楚楚。要能够依三十七道品来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去观。背诵经书也可以,《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从这头一句开始到把经念完,这当中不去打妄想,也不打瞌睡。这样子练习久了才算修行上路。初修的人一下子背不了,那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修不起来就念观世音菩萨,请观世音菩萨来加持你帮帮你,使你能够修起来。佛法道理不懂就念文殊师利菩萨,使你能够开智慧。一定要把无明破掉。
    用功的人一方面自己用功,一方面念念不要忘记佛法僧三宝,佛法僧三宝就是正觉力量,还有就是戒律,依戒修行。佛法僧三宝和戒这四个条件叫作四正进,你要修得证果证道必须要有四种信心,对佛、对法、对僧、对戒不能有一点怀疑。什么是正进?自己修行得到的经验,以清净的身心来修行就叫正进。比方说,我今天要把这座经念好,但是我今天早晨打了妄语了,犯了戒了,这经绝对念不好。你今天早晨起来诵了戒,“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佛法僧,诚心持五戒,不杀不盗取,不淫不妄说,不饮用诸酒,终生无违犯。并供养三宝和尚阿阇梨,一切如法教,奉行无违逆,于上中下座,三业常恭敬,复方便勤求,坐禅及诵经,乃至诸学问,劝助作福等,广开涅槃路,闭三恶道门,菩提戒之基,增长正业行……”。能把五戒持好,你去修定好了,去念佛好了,心里干干净净没有杂念,有了这个经验了叫正进。
    晚上十点睡觉了,我心里想要二点钟起来修定,请三宝加护,请护法菩萨护法。等到一觉醒来一看手表,二点钟。你有这个经验了你就坚决相信了,不错了,佛菩萨是真正有感应的。没有这个经验,你的信心不决定。四正进就是对三宝和戒坚决相信。四正进有了自己才有把握。一定要把无明破掉,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求佛法僧三宝加被,自己依戒依法精进修行。一方面自己力量不够了,三岁小孩子爬楼梯爬不上去,喊妈妈来了一拉他手就上去了。(13B终)我们修学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你对上师三宝有大的信心,(14A始)由上师三宝的加持,我们遇不到的,想不到的,修不起定的都能够做得起来了。一方面自己依戒依法修行,一方面求三宝加持,把自力和他力合拢就起作用了。
    我们修行的人最讨厌的就是自己的业障,刚才所讲的前辈子的业随细五蕴带到今生来,还在我身上。你不想修行倒蛮好,一想修行不是这里有毛病就是那里有毛病。一坐起来腿又痛了,腰又痛了,心里打妄想了,各种魔障来了。怎么办呢?修忏悔法,相当于对我们身上不干净的东西洗个澡,清净了就起作用了,修就修得好了。你念阿弥陀佛也好,念观世音菩萨也好,念文殊师利菩萨也好,都要求,要求佛菩萨加持我罪障清净,善根增长,依戒依法精进修行,疾空烦恼,顿破无明,赶快把烦恼空掉,把无明打破。圆觉妙心豁然开悟,什么叫圆觉妙心?空观修得好,虚空无边,山河大地,十方诸佛都在无边无际的法界里面,实际上我们本有的觉性比虚空还大,虚空是无边的,我们的觉性更比虚空无边,心包虚空。《楞严经》里,文殊师利菩萨赞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虚空在我们的觉性里面就像大海里的一个水泡,我们的心是大海,虚空不过是个水泡,很小的。实际上虚空是无边的,比较之下来讲我们的觉性更无边,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好像大海里的水泡一样的。所有世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百千万亿众生,十方诸佛都在这个虚空当中。那嘛,虚空是个水泡,水泡破了虚空也就粉碎了,整个的众生就完全了结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用功的人要把心量放大到无边无际,诸佛的法身就在自己身上,这叫集诸佛之金刚自性于一身,是佛法僧三宝的根本。我们应该精进,常常要坚决相信自心是佛,自心能作佛,坚决相信自心能起大作用。现在我们就要好好地修,一方面自己修,一方面求三宝护法加被,疾空烦恼,赶快把烦恼破掉;顿破无明,把我们的无明彻底粉碎。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1-11-5 21:45

    比方我们初修观空,怎么观法?天晴的时候没有云,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虚空,这个虚空是不变的。现在天上有云,你要是坐上直升飞机冲过云层,上面还是万里无云万里天。朝峨眉山,朝五台山,到了山顶上看不到云了,云在半山底下。我们初修的时候要把万里无云万里天观成空,借此来帮助我们观空。到了最后修好了之后,成了虚空本色,虚空的样子,万里无云万里天都不见了,彻底皆空,叫一真法界。而后十方诸佛的光明叫十方圆明。到这个境界我们就修得不错了,进步很快。一坐起来,一切法界都是空的,器世间、有情世间、正觉世间统统在觉性里现起了。这个呢并没有在外面,都在我自己的法身里面,清清净净的。能够常常这样修就能疾空烦恼,赶快把烦恼打破;顿破无明,什么叫顿破无明?我们入定的时候,开头始终执着自己的身子,突破不了,怎么办?观世音菩萨教我们观想无边无际的虚空,无边无际的法界,无边无际的十方诸佛的光明。由这个光明回光返照,照到自己的身心里面,身子变成了琉璃身子,心清净了。开头是被无明盖住了,好像一面镜子被灰尘蒙了,镜子不起作用了。现在我拿一张手帕把镜子上的灰尘擦掉了,就是十方诸佛的光明照到我们心里面,把我们心里的无明破掉了,这叫顿破无明。什么叫顿破无明?入定的时候,观想得好的时候,先观前面的光明,开头的时候练习观光明,一下子光明现起,一下子光明又没有了。最后,整个光明现起来,对面的光往这边一照,“啪”地一下光明现起了。或者入定的时候光明也现起来了,但还没有彻底解决,靠佛菩萨加持力量,忽然一个声音“啪”地一下或者光明一照顿破无明,一下黑暗没有了。这个房子关了千年了,你今天把这个电灯泡开亮了,一下黑暗不见了,千年暗室,一灯照破,顿破无明,一下子无明不见了。寂光真性常得现前。这样的境界仅仅见一次,第二天就见不到了,再修再修再见到,慢慢地修久了,你常常一坐起来这个境界现起来了,叫寂光真性,常得现前,无边无际的虚空光明常常现前。那么,过去的事情,现在的事情,将来的事情,我前辈子临死时候怎么样投生到这辈子的,我这辈子下辈子将来怎么样结果的,都可以看到。能知过去,能知现在,能知未来;内而身心,外而世界,无所不知,无所不了。今天我们讲经说法,你们大家听经,十方诸佛加被,本来我说的话你们大家大部分都听不懂,现在慢慢地懂了。为什么懂了?佛的光明加被。将来我们慢慢地能够再把妙果寺、江心寺修好,我们有机会可以常常来讲经转法轮,把大家的智慧开发出来修行就快了。
      我们今天讲的是十二因缘法,现在再把总的给大家讲清楚。前辈子因为无明造业叫无明缘因,这个是前辈子的。以下的就是讲今生,前辈子的业缘我的识,我的习性,业在我心里面。这个习性缘名色,父精母血同自己的习性、细五蕴合拢了,那个时候还谈不上是个什么,就取个名字叫名色,一个名称而已,表示有这个色法存在。有了名色之后缘六处,生起眼耳鼻舌身意,眼等没有对应的境界,因为在母胎里面,眼没有对应到色所以是看不到的,所以不叫六根而叫六处。六处是在母胎里面的,同外界还没有直接的接触,一出了母胎就有触了,身子同外面的环境接触了。有了触就会有受,有感受。有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就贪乐受,就生起爱。有了爱之后就对所爱的要尽量地去取,这就是爱缘取。在爱缘取当中就造业了,取缘有,有就是造业,就为下辈子打好基础了。这个是这辈子的事情,下辈子同这辈子一样的还是从生到老到死,下辈子叫生老死。十二因缘中前辈子的就是无明缘因两个条件,这辈子一投生之后,由行缘识,依次是名色、六处、触、爱、取、有,下辈子的就是生、老死。为什么说过去世和下辈子都讲两个条件,关于今生的却讲有八个条件?为了修行的缘故,要把现在这个身子的来源和将来死了之后的去路弄明白。修十二因缘要明白这辈子这个身子感得的果报的来源,我这辈子造的业感得下辈子的去路彻底明白了,这样子才能够了生死。前辈子的无明缘因,从投到母胎起,细五蕴把前辈子造的业带到这个身子上来。这辈子又从无明开始,前辈子的细五蕴继续不断地按照八个条件为下辈子的生老死打好基础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条理要弄清楚。今生投生就是八识田中的阿赖耶识在起作用,是我们前辈子心里面的一个种子。但是它刹那间都在变动,随时在转变。我们怎么样用功把它往好的方面转变,不要往坏的方面转变。我们修行的人还是要依靠这个色受想行识五蕴来修行的。我们现在这个身心做好事也是它,做坏事也是它;要修行也是它,放逸也是它。我们要转移,把它转变过来。凡是它起坏事作用的就把它消灭掉,凡是起好事作用的就给它增加起来。现在这个五蕴就是流转生死的根本,就是成佛度众生的根本。这个五蕴怎么才能用得好?我们受五戒止恶修善;出家受比丘戒、受菩萨戒、受密乘戒,依法修行。把要做坏事的想法心意全部毁掉,起心动念、开口闭口都是依法修行,转变过来了,到临死的时候解脱了。
    我们到广东南华寺去拜六祖大师,他本来连一个字都不晓得的,他跟五祖学禅宗法,学了好几年。当初跟五祖大师学的人有七八百人,学参禅。有的人修久了就显得放逸了,因此,五祖大师就对他们说,你们用功到现在有什么体会可以写个东西贴出来,一方面表示你有进步,一方面让大家提起信心来。当初有从北方来修行的慧可师他就写了个颂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的身子不要他去做坏事,要变成菩提树,要觉,菩提就是觉嘛。身子变成菩提树了什么坏事都不做了,觉了嘛;心如明镜台,我的心要变成一个大圆明镜,照天照地,一点灰尘都没有;要用功照着做,时时勤拂拭,对自己的身心要常常把它洗干净,勿使惹尘埃,不要让灰尘跑上去。不许有一点坏念头、不清净的念头,背离佛法的念头不许有,这样子去用功。这个颂子一贴出来,六七百修行的人看了生大欢喜,都赞叹他。大家看过《六祖坛经》,六祖大师连一个字都不晓得的,没有文化,但是他讲的道理很深,修行的方法很好,因为他的觉性开悟了。他听到人家把这个颂子读给他听,知道是慧可禅师写出来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现在大家都在赞叹这个颂子写得好。六祖惠能大师就说,好是好,在我看来还不够。有人就说,那你写个东西出来嘛。六祖大师就说,你写好了,我说给你听。他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是觉,本来就不是树你说是树,理解得不够;明镜亦非台,我们讲的这个镜子不是普通的镜子,是指的觉性——大圆镜智,整个法界像面大圆镜一样的。完全是光明,根本没有一点影相,这叫明镜亦非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没有看到本性,要从心上用功夫。本来无一物,我们的佛性本来是彻底空的。勿使惹尘埃,有了东西嘛就有了尘埃了,彻底空了嘛尘埃也就抹掉了,这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颂子一贴出来之后,好了,大家高兴得不得了。有人去给五祖大师讲了,现在惠能师写的颂子把前面的完全破掉了。我们的自性,涅槃妙心,如来佛性,清净佛性本来无一物,本来就干净的嘛又哪里去惹尘埃呢。在虚空里尘埃也呆不住嘛,就是说要从佛性上用功夫。释迦牟尼佛在传禅宗的时候就讲了,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离相,微妙法门……。实相是真的相,彻底空,但不是断灭空,离一切影相。我们修行的人不要被影相迷惑,比方看到这个花瓶、蜡烛,不要被红蜡烛、花瓶的样子所迷惑。看到花瓶看到空,看到蜡烛看到空,看到山河大地看到空,看电影看到里面的白布空,不被境相迷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看到一切影相能够观空了就能看到佛性。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随时都在变化,应作如是观,应该这样看——彻底皆空。这个道理知道了就不被环境迷惑了。人家赞叹你,不起一念欢喜心;人家骂你,不起一念嗔恨心。什么道理?这个骂你的人是空的,骂的话一样是空的。我这个被骂的人还是空的,你赞叹的人还是空的,我被赞叹的人还是空的,你说的那些赞叹的话还是空的,完全不动。能够这样子就能够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六祖大师就是这样修行,五祖大师就把他叫来说,你赶快走,你在这个地方将来会发生危险的。有的人和你的看法是两样的,认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认为这个颂子挺好的嘛,你的颂子一贴出来就把他比下去了。实际上六祖大师是真正地懂得这个法了,实相离相的微妙法门得到了。而后五祖大师把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三衣、七衣传给他了。释迦牟尼佛把这个衣服交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后来又交给阿难尊者,一代代传下来的。五祖大师把它交给六祖大师后就嘱咐他,赶快往南走。以后他到了南方就建了南华寺这个庙子,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
    这两位祖师,就是南能北慧,南方的六祖惠能大师和北方的慧可大师。因为人人的根机不同,初修的人他不可能一下子就“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做不到嘛,那就只能做好“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嘛。有的上根利智的根机,“啪”一下就开悟了。我们修行要用功,靠三宝继续不断地加持,“啪”一振动,身心世界完全空了,彻底解决了,寂光真性常得现前。所以,我们一定要顿破无明,圆觉妙心豁然开悟,寂光真性常得现前,用功的次第是这样子的。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1-11-5 21:48

    我们再讲讲十二因缘的各个条件。这辈子投生是由于父精母血同自己的习性结合起来的只是个名色。因为你讲不出它是个什么名堂出来,就只是由父精母血和自己前辈子的细五蕴三者结合起来的一个血泡,是羯刺蓝五位的第一位。这五个位置的第一个就是血泡;第二个就是由血泡逐渐变成个肉团,是由父精母血和自己前辈子的细五蕴逐渐变成的一块肉;第三,这块肉逐渐长成手脚四肢;第四,身子上长成了皮肤;第五,身子里面长起了骨骼。由这个羯刺蓝五位就形成一个人的基础了。而后,又逐渐生起眼睛,耳朵,鼻子等,但和外面的环境是没有接触的。(14A终)
    (14B始)在母胎里面同外界是没有接触的,从母胎生出来就有触了。开始的时候不了解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两三岁的小孩子对于苦受乐受不懂、不清楚。到了四五岁以后晓得苦受乐受了,但还不晓得不苦不乐受。在十五岁之前基本上没有男女观念,到了十六岁以后就有男女观念了,对于乐受,财色名食睡五欲起贪爱了。到二十岁这个贪爱的力量显得很强烈了。二十岁以后到这一辈子就被财色名食睡五欲包住了。就整个世间法来讲,就是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就是世间八法。什么是利?做生意希望能够赚得钞票,得了利就欢喜了。得不到利折本了,衰了,得不到利了。人家故意诽谤你,毁。得到了好的名誉我们就欢喜。称赞我们也欢喜,说我们不好,不高兴。今天能够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工作顺利就乐,反过来就苦,这个就是世间八法。我们修行的人就要超出这个世间八法,完全依佛法来修行了生死。到二十岁以后的一辈子为世间八法束缚了,而后造业,结果到临死的时候四大解体,受苦。临死的时候,最可爱的家庭、父母、兄弟、妻子要别离了,没法子再活下去。一死了之后,大地墨黑,眼睛看到的都是黑的。开头的时候执着这个临死的粗四大身子,到了最后,粗四大都解体了,就执着细四大身子而投生到下辈子了,一样地经历生、老、死,流转不停。所以,我们懂得这个十二因缘法的道理之后,我们决心要修行,要了生脱死,能够得到自在解脱。
    十二因缘法实际上就是四谛法中的集谛,而后修灭谛,道谛。这辈子依这个修行就可以了生脱死得到自在。能够再修上士法,发菩提心就能够快快地趋向成佛道路,三士道修法就这样联系起来了。下士道是个基础,止恶修善;中士道是三士道的关键,断烦恼证解脱;上士道就要发菩提心,度一切众生成佛,自他成佛。所以,我们这次讲的《菩提道次第》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这次讲了之后,大家能够好好地发起解脱心、菩提心。如颂云:
    三烦恼二业七事亦因果略果即略因由中可比二
    三烦恼就是无明、爱、取;二业就是行和有。
    七事亦因果,七果就是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
    由中可比二,十二因缘法中前际是指无明和行,中际包括初入胎、住胎中、出胎后三个阶段。初入胎时即有识和受;住胎中即有名色和六处;出胎后有触、受、爱、取、有。后际是指生、老死。由中际之广可比前际之因及后际之果。
    我们从初四开讲,先讲了三士前导。其次讲了下士修法和中士修法。今天要开始讲上士修法。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士修法》清定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