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nbmi

魔,說的似正法,卻引人遠離正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講次        0015
科判        (釋名)
音檔        1B 05:11 ~ 06:17
日期        2018/05/21 - 05/23
手抄頁/行        1冊 P19-L6 ~ P19-LL3 ( 2016 年版:1冊 P19-L6 ~ P19-LL3 )
手抄段落        我為什麼要提這個事情?……應該擺在心裡想一想的。
我為什麼要提這個事情?這個地方,大家停一下,讓我們自己做個警惕: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來幹什麼?修學佛法。你為什麼要修學佛法?說目的我們已經了解了,那麼為了達到我們去苦得樂的目的,我們有一個認識,說我們所以得不到的原因,因為對於很多事情沒有正確的認識,一個專門名詞叫「無明」。換句話說,我們在無明當中,我們的概念、我們的執著——我、我、我!這個東西都是錯誤的根本,痛苦的根本在這裡。唯有一個有正確認識的人指導了你,你了解了你的錯誤,那個時候心裡想排斥這個錯誤。不但如此,還要進一步地認識怎麼樣才是正確的,然後照著正確的去做,那個時候你才能夠轉化得過來。這個道理很清楚,這個道理才是我們真正第一步應該擺在心裡想一想的。

=====================

 好,我們前一段是用了很大的力氣才知道,了解了錯誤,然後才想排斥錯誤,這就夠了嗎?還是不夠!師父又說:「不但如此,還要進一步認識怎樣是正確的。」知道是對的就可以了嗎?還不行,還要照著去做。了解了什麼是對的,建立了正確的概念和思路,接著這些思路要指導我們的行為。就像一盞燈照亮路,然後我們要在這路上走下去,要邁腳、要抬腳、要走!所以「照著正確的去做」,注意!師父結論:「那個時候你才能夠轉化得過來。」請問轉化什麼呀?轉化什麼呢?轉什麼?我不知道你們在聽的時候會有多少答案?比如說從錯的轉到正確的來,這是一種答案。還有什麼?轉苦為樂,是嗎?終於找到正確的得到快樂的方式了,我們丟棄了以為快樂、實際上是痛苦的思惟模式和行為模式,那個時候才能轉化得過來!看看這次第哦!這次第是井然有序的,師父娓娓道來。 [01′22″]

  接著師父說:「這個道理很清楚。」請問誰清楚呀?師父知不知道我們不清楚啊?但是師父在這裡說:「這個道理是很清楚的。」因為大家都知道,要了解無明就要了解空性,空性就是整本《廣論》後面毗缽舍那的部分,也是整個《般若經》、《金剛經》,還有很多經所闡述的內容。師父說:「這個道理很清楚,這個道理才是我們真正第一步應該擺在心裡想一想的。」第一步喔!什麼是第一步啊?是坐在課堂裡的第一步、研討的第一步,還是人生來應該先想這個問題?當然我們小的時候無法想,聽了之後才會想。想什麼道理呀?痛苦的根本是什麼?為什麼一直要離苦得樂達不到、這麼苦澀?是哪裡錯了嗎?每天拼命地忙就是為了求快樂,為什麼這麼多苦悶?是哪裡錯了嗎? [02′36″]

  如果總是環境錯了,環境好了我們才會快樂,一直沿著這樣怪外境的思路活下去,有沒有希望得到快樂和滿足呢?如果是快樂和痛苦出在我們的思路上,出在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上,我們並沒有找到快樂的因和痛苦的因,我們努力的一起首就是錯的話,那肯定最後得不到啦!所以師父在這地方讓我們停一下、讓我們警惕一下什麼呢?方向!思路的方向——也即人生的方向!如果那麼想離苦得樂,一定要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是樂,然後才開始行動比較正常吧!所以這件事是否在學佛、在開始探討離苦得樂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一步應該擺在心裡想一想的? [03′33″]

=====================

  那我再反問大家:我們有時間把這個問題擺在心裡想嗎?再問:有能力擺進去嗎?有位置嗎?有空閒嗎?心裡被很多東西充滿,有一個小小的空隙擺進去無明和苦樂等等這些問題,有沒有時間想?如果師父沒有給我們講《廣論》、沒有這麼多的研討班,我們有沒有時間想?大家每週辛辛苦苦不管從多遠坐車呀怎樣怎樣,都去研討班裡學習,花三個小時。還有的人輪流參加很多班,從週一到第七天全部都在參加班,他學不夠,各個次第的班他都參加,都在想這個問題吧? [04′23″]

  所以,廣論班是什麼地方呀?比如現在我們聽聞的時候,就是在這個五濁的塵世中,在這忙亂、匆促的腳步聲,在這個時代非常非常喧雜的各種聲音中,擺上這一本《菩提道次第廣論》,然後傾聽師父說法的聲音,讓我們得到那一方寧靜。哪怕是很短,也要思考一下:無明是什麼?苦樂的問題是什麼?我們必須給自己贏得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所以師父說:「第一步要擺在心裡。」一定要擺進去,不要沒有時間擺進去!而且一定要想了又想,然後反覆地探索才成。難道不是嗎? [05′13″]

  所以想一想:如果沒有廣論班、沒有僧團,我們哪有時間去探討這個問題?沒有時間去觸及生命最重要的問題,難道不悲哀嗎?那麼現在我們擁有這樣的時間、擁有這樣的因緣,而且這麼多好朋友都在一起討論,難道不應該珍惜嗎?每個人是有每個人的習氣和毛病,有你看不慣的地方,就像你身上也有別人看不慣的地方,大家都相忍著在一起組成一個班,然後互相觀功念恩、互相隨喜,堅持了很多年。所以想一想:從最初什麼也不懂,對「菩提道」全都不懂的狀態下,現在我們可以讀廣傳、傳承祖師傳、各種傳記,甚至都學到五大論了,都開始上攝初班、攝中班了! [06′07″]

  如果沒有師父的步步引導,我們如何在這樣煩亂、繁忙的一生中,能有這樣的時間來讀經典哪!什麼是經典呀?經歷了世世代代的更替、永遠閃耀的人類智慧,就是那些智者的頂嚴留下來的叫經典啊!我們哪有時間會遇經典?而且有一位高僧一句一句講給你聽,還怕你心裡有反感,想各種辦法,就像一個慈母餵一個生病的小孩一樣,想各種辦法——哎!包個糖衣,然後怎麼樣給你吃點好吃的。 [06′45″]

  像我小時候是不願意吃藥的,我每一次吃藥都哭,絕對不吃藥!我爸就把藥放在嘴裡,說:「你看啊!這是甜的哦!」然後我爸就先吃。所以我每次吃藥,我爸爸都吃很多藥,然後我才能吃下一粒。我爸爸把那個藥含到嘴裡,我就去扒我爸爸的嘴巴說:「你到底是放在舌頭底下,還是嚥進去了?」我一定要把我爸爸的嘴翻遍了,發現藥確實是嚥進去了,然後我才會吃下一粒。所以那就是幼稚的孩童啊!根本不了解父母的心啊——為了吃藥治病。佛菩薩就像父母一樣,就是想要照顧我們的法身慧命,想盡辦法引領我們走無上菩提之路!這個深恩啊!你我豈能忘懷呀! [07′32″]

=====================

  從前一段講宗大師的功德,說他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到這一段提出了無明。那我們學了這兩段之後,到底應該注意什麼呢?可以想一下:那麼絕頂聰明的人,廣學教理去做什麼了呢?絕頂聰明的人應該知道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離苦得樂的第一步,乃至最究竟的一步。那麼為什麼要依止各大善知識廣學?為什麼要廣學呢?他廣學的經論跟苦樂有沒有關係呢?離苦得樂一定要廣學嗎?那麼絕頂聰明的人,難道不是很容易就獲得嗎?為什麼還要廣學呢?那麼這樣的廣學,為現在的你我樹立了一個什麼樣的榜樣呢?這樣的廣學針對離苦得樂有幫助嗎?甚至是唯一的嗎?廣學就可以破除無明嗎?是破除無明的第一步嗎? [08′52″]

  我是在講宗大師的示現。學經典和苦樂有沒有關係?學經典究竟可不可以去除痛苦,可不可以得到究竟的快樂?是不是離苦得樂的途徑?如果是途徑的話,我們拿多少時間來學習教典呢?如果說它是途徑,為什麼它是途徑呢?因為苦樂如果源於顛倒的認知、源於錯誤的看法,那麼把錯誤的看法顛倒過來的那個就是最重要的。那麼誰的語言、誰的勸說、誰的話語、誰的經典,可以讓我們把心中的錯誤改變呢?說:「法、佛法!」法有什麼樣的作用?能不能改變我們?能不能救護我們?法的定義哦!改變我們什麼呢?一定是改變苦的,然後把沒有得到的快樂得到,這叫改變。救護,救護是什麼意思?如果活得好好的,救我幹什麼呀?一定是從苦的地方救走,救到樂的地方,所以這是法的特質。 [10′14″]

  那麼宗喀巴大師廣學多聞的一定就是法,學了這樣的法,就是要用來離苦得樂的。所以師父講了無明,也是要我們用來離苦得樂的,不僅僅是講個道理。雖然看起來像道理,但是你把這個道理實踐了之後,它就是力敵千軍的離苦得樂的那個力量。 [10′36″]

  短短的兩段,師父在這裡顯示了「法」的力量。大家要在我們的生命中認知到,善知識最深的恩德就是為我們說法。那麼法對我們生命改變的力量到底是什麼?它的定義就是改變和救護。改變什麼?痛苦的現行,乃至我們趣向痛苦的方向都一併改變。救護什麼?把我們從各種非常可怕的悲傷、焦慮、失落、渺茫、孤獨感等等,這是情緒;還有對死亡的恐怖、對病的恐怖、對失去親人的恐怖、對失去愛的恐怖、對失去錢財的恐怖......,太多恐怖了!救什麼呀?救我們於各種怖畏之中。還有人害怕名聲變不好——叫惡名怖,太多怖畏的人生!所以要把我們從那些怖畏之處拯救出來的,就是「法」!「法」有這樣的功德。所以善知識才為我們說法,大家才雲集起來一起聽法、討論法,這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堅持學下去,要把這件事擺在生命的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是不是應該這樣子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講次        0016
科判        (釋名)
音檔        1B 06:17 ~ 07:16
日期        2018/05/24 - 05/27
手抄頁/行        1冊 P19-LL2 ~ P20-L7 ( 2016 年版:1冊 P19-LL2 ~ P20-L7 )
手抄段落        所以我們記住……要學到什麼。

我為什麼要提這個事情?這個地方,大家停一下,讓我們自己做個警惕: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來幹什麼?修學佛法。你為什麼要修學佛法?說目的我們已經了解了,那麼為了達到我們去苦得樂的目的,我們有一個認識,說我們所以得不到的原因,因為對於很多事情沒有正確的認識,一個專門名詞叫「無明」。換句話說,我們在無明當中,我們的概念、我們的執著——我、我、我!這個東西都是錯誤的根本,痛苦的根本在這裡。唯有一個有正確認識的人指導了你,你了解了你的錯誤,那個時候心裡想排斥這個錯誤。不但如此,還要進一步地認識怎麼樣才是正確的,然後照著正確的去做,那個時候你才能夠轉化得過來。這個道理很清楚,這個道理才是我們真正第一步應該擺在心裡想一想的。

我們現在一起來聽下一段。 [02′01″]

所以我們記住,我們現在跑到這地方來學佛,我想沒有一個人不同意,大家都會這樣想。不過這地方呢,我們進一步地檢查一下,實質上的內容,我們跑到這裡來是不是真的學了佛了?這是個大問題。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們來的目的是學佛,我們也這麼說,可是實際上我們學的是「我」。欸,你們會想:為什麼講學的是「我」?我現在仔細分析一下,你們也可以把它看成道理來看,也可以把它看成功學佛來看。假定你把它看成學佛來看,你就受用了;假定你只是把它聽作道理來聽,那我也在這兒浪費、你也在這兒浪費。那麼下面我就說,我們往往跑到這地方來,我覺得,我覺得我要這個樣做、我要這個樣學、我要這個樣學!是不是大家都有這樣想法?我想有。本質上面應該就是說,我有這樣意志要學到什麼。 [03′01″]

  提一個問題,不知道這樣很快地聽一遍,大家會有多少印象?以前在廣論班的時候,我們常常一遍沒聽清楚,然後再聽一遍、再聽一遍。有的時候聽了七遍,還有同學有一個觀點聽不到,後來最多的時候聽十二遍,還有聽不到的!是器漏嗎?還是專注力不夠?重複這麼多遍,應該專注力還是滿夠的,但是總會忽略掉一些什麼。 [03′36″]

  師父在這一小段的開頭說:「所以我們記住」,注意!他是根據前邊來的,「要把這個道理第一步擺在內心裡想一想。」然後「所以我們記住」,注意!記住什麼呀?「我們現在跑到這地方來」,兩個字——「學佛」,師父說:「我想沒有一個人不同意,大家都會這樣想。」大家都認同:對,我們跑到寺院是來學佛的!至少我們跑到廣論班的課堂上,是來學佛的! [04′17″]

=====================

  但是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師父說:「所以我們記住」呢?為什麼還要說:「要記住」?比如我們小的時候,剛開始上學校的時候,可能父母親會提醒:「記住喔!今天你要上學,你不能去玩哦!」而且有的時候會說:「你記住,要背書包喔!」因為有的小孩自己就走了,他不知道要背書包。所以師父在這裡提出:「我們記住,我們跑到這地方來是來學佛的。」是不是有時候我們會忘記我們是來學佛的?有這種可能性嗎?忘過嗎?  [05′01″]

  那麼忘了的時候,到這兒來做什麼呢? [05′08″]

  很多年前吧,那個時候提到一個供養的概念。其實大家能夠遇到《廣論》、學《廣論》,都是非常有善根的,但聽說有些人學到中士道的時候就學不了了,還有的人學到什麼地方就會脫班了,根本問題其實不是外在的什麼大事情,只是缺乏資糧。如果在這個廣論班開始的時候,就注意到認真地集資、淨懺,其實不管學到中士道、學到上士道,甚至很多輪你都不會離開這個班級,你只會在這個學習的進程之中。那時候我就強調了供養三寶的重要性。 [05′51″]

  有一次師父就跟我說:「你要再說一下供養三寶的重要性。」那時候師父是希望我對僧眾說。我說:「師父,這個概念已經講過了,好像前多少天剛講過!」然後師父就跟我說:「真如啊,大家會忘的呀!所以要一再地講呀!」其實聽完師父那樣講的時候,我很震撼,也很慚愧、很感動。因為就一個供養三寶的概念,比如說佛前供水、每天禮佛,如果有可能的話,再供鮮花。就佛前供水這件事,我記得我們在廣論班推的時候,就是七杯水嘛!還要大家交一個單子,每天拿那個單子給我看,每天供水的打勾給我,像小學生交作業一樣。沒供的就打叉,然後我就問:「你今天為什麼沒供水呀?」說:「忘了!」 [06′53″]

  所以我們來學佛的這件事,有可能會忘!所以在這裡邊師父說:「我們要記住。」記住了這個大前提,大家都同意是來學佛的,才能夠進一步檢查:「實際上,我們在這裡是不是真的學了佛了?」這句話說完了之後,注意哦!緊接著師父說:「這是個大問題。」 [07′21″]

  那我現在反問一下:我們生命裡的大問題有多少呢?你自己可以悄悄排序一下。現在就可以想一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人際關係問題?還是健康問題?還是最近心情不好的問題?還是最近某人說話,或者某件事傷害了你的問題,在心裡邊很痛一直過不去,這是個大問題?還是你一直等著一個人跟你道歉,他沒有道歉,這是個大問題?當然也有可能被別人借了錢沒還,這也是個大問題。但師父在此處指出了一個大問題就是——我們是不是真的學了佛了?這是個大問題。注意哦!又是排序。 [08′21″]

  接下來師父就說:「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們來的目的是學佛,我們也這麼說,可是實際上我們學的是『我』。」注意!那個「佛」字變成「我」了。然後師父說:「欸,你們會想,為什麼講學的是『我』呢?現在要開始仔細分析了。」在分析之前,師父說不要把它看成道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學佛來看,假定把它看成學佛的話就會受用;假定把它聽作道理來聽聽,師父說:「那就是一種浪費。」師父說他自己浪費、大家也浪費。 [09′05″]

=====================

  注意哦!「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師父說這句話的時候,因為我以前跟師父在學習的時候,就常常跟師父講:「師父,您《廣論》講得太好、太好了!」師父都常常說:「哎呀!我很慚愧呀!我很慚愧呀!我只是把我做錯的經驗拿出來告訴大家呀!」可以說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上,說法者那種謙虛地說:「我不如你呀!」很謙虛地為大家如法講聞的德相,每次都讓我憶念到這一點。所以你看,此處又來了!以後在這本論中,很多時候師父都會這樣。 [09′48″]

  注意哦!這個經驗哦!這個經驗,雖然師父常常講它是一個失敗的經驗,但是有多少人經歷過這個經驗,能夠認識到——我是在學「我」呢?那學「我」的話,下面就出現問題了。什麼是「我」?什麼是「我」呢?假如僧團裡大寮的組合,比如這班同學一個煮粥的方式,大家到僧團裡來之後,說:「我媽說是這麼煮的。」他說:「我爸說是這麼煮的。」大家都會從父母那裡學到是怎麼煮飯、煮菜的,每家煮飯、煮菜的經驗或多或少都不同。如果大家光是在討論這個怎麼煮的次第上,或者用什麼東西煮,這個過程就討論得爭論不休的話,那早齋、午齋就不用吃了。所以肯定大家要在這個完全經驗不同的狀態下,採取一個統一的方案,僧團裡才能吃上早、午齋嘛!所以在這種狀態下,就要去除掉我的經驗的部分,比如「我是怎麼樣的」,大家找出一個共同點,然後開始煮飯。 [10′59″]

  還有一個就是念誦。念誦,也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韻律、每個人的高低音等,但是聽到維那一起腔之後,大家開始隨著維那去念的時候,每個人必須以維那念的為準,調整自己的速度、高低音等。要把自己的聲音合到這個大的梵唱之中,所有的人在其中,才會很愉悅、很舒適地做完整體的念誦課程。 [11′28″]

  如果在這個整場過程中,不知道是怎麼念的,然後就開念的話,那就是我了!我很多年前去五臺山求法,進入那個大殿裡去念。因為當時有點聽不懂維那法師念的,他說話我也聽不懂,不知道他是哪兒的口音。他一起腔之後,我就用那種非常尖的尖聲開始跟著念,在整個出家人的梵唱之中,高八度飄在上面念。因為低音好像我發不出來,因為我是一個孩子,發不出來,我就發很高的音。當時也有一個小男孩,他八歲,我倆就在整個旋律中飆高音飆在上面,就這樣飆了幾天。結果有一天維那在上面講話,講了半天,我在想:「好像現在應該開始念經了吧!」結果旁邊那個出家人就回頭看了我一眼,說:「小居士,就是在說你呢!」因為聽不懂他說話嘛!我在想說:「為什麼要說我?」他說:「你念的跟大家都不一樣!你唱的。」可是我非常非常地賣力氣,我覺得我已經用全部的精神在唱,但是實際上打亂了人家課誦的那個規矩。 [12′41″]

  後來我知道了之後,我就不能放開嗓子用那麼高的音去唱。再後來我知道:「哦!要把我的聲音合到那裡邊去唱。」結果下一次我就改了。改了之後,維那法師就沒有說我了。我現在也不記得維那法師長什麼樣子,也不知道他是誰。但是確實在大眾中過分地強調自我的風格,只是盡情地把心投進去了,忘記了緣一個整體的感覺。


 楼主| 发表于 2018-6-4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313-130017
講次        0017
科判        (釋名)
音檔        1B 07:16 ~ 08:32
日期        2018/05/28 - 05/30
手抄頁/行        1冊 P20-L8 ~ P21-L1 ( 2016 年版:1冊 P20-L8 ~ P20-LL1 )
手抄段落        可是不幸的是……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

========

接下來師父說到:「不幸的是,我們所以來真正的原因,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我自己是誰不認識,不知道!所以叫無明。」注意哦!接著聽一段:

可是不幸的是,我們所以來真正的原因,就是有一個根本問題——我自己不認識我是誰,所以叫作無明,所以叫作無明。我們的情緒、起心動念,以及我們的知見,無非都在錯誤的認識當中。今天我們看了一本書,佛告訴我們這樣,啊,懂了、懂了!我真的懂了嗎?沒有,沒有!然後我們是懂了一些什麼?就是懂了我們對這一個文字的概念,這個概念不一定是佛要指給我們看的。這個內容很重要!我現在隨便來講一個實際上的例子,我們常常說的:「哎呀,這個佛法裡面講空的呀!你要得看破啊!你得放下。」一點都沒錯,你只要能夠看破,看破嘛,你就放下;放下嘛,你就自在。說:「欸,對、對、對!一點都沒錯。」結果你真的看破了嗎?你真的放下了嗎?你真的自在了嗎?我想仔細地檢查,不能說沒有,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 [01′34″]

  在上一段,師父說到我們想要學佛,但是以師父自己的經驗來說,目的是來學佛的,但實際上都走成學「我」了。下面有兩段說:「我們跑到這個地方來,我覺得我要這樣走、我要這個樣子、我要這個樣子學。」接下來師父說:「我們的情緒、起心動念,以及我們的知見,無非都在錯誤的認識當中。」注意哦!這是第一盤的B面,師父就再一次提到了無明這個問題。再一次哦!這無明到什麼程度呢?「情緒、起心動念」,念頭!「以及我們的知見」,就是我們對一個問題的看法,「無非都在錯誤的認識當中」,所以叫無明。 [02′34″]

========

  這個一開始概念可能很難理解,聽起來變成全是錯的。因為我們不能逃開情緒、不能逃開起心動念、不能逃開知見。如果這全是錯的話,怎麼生活呢?怎麼生活?就生活在無明當中呀!聽到這裡恐慌嗎?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是鋪天蓋地了嗎?都錯了!都錯了——什麼錯了?注意哦!它還是有一個下腳處的。不是說:「啊!這一片全是錯的!」還是有個下腳處的。肯定是有一個當下對自我的認知——就是當下的起心動念的觀察,當下我們對於這一個事物的看法,乃至我們的情緒,還是有個下手處的。因為如果無明要是那麼可怕,遮天蔽地地像黑暗一樣蓋著我們的話,我們豈能夠去尋覓到智慧的黎明呢?乃至那種空性的燦爛光芒呢? [03′56″]

  這麼厚重、這麼普遍的一個無明的狀態,實際上平常是很少能夠感覺得到的。能這樣講的也不多吧!平常起心動念、情緒乃至認知,都完全是被無明所攝的,其實這就是一個苦輪啊!苦的輪轉就是這樣的。 [04′18″]

  以前我有讀到一段師父的日記,師父在日記裡說了跟這一段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話。師父說境無是非、好惡。以無明相應的愛染,就成了種種貪、瞋、癡的惡業;以正知見相應的善法欲、正信、正解,就會集成一個遠離生死的業,就會隨順出世道的道業。那麼這個出世道的道業,要一切全靠善知識的引導、垂示。垂示什麼?正知見、正方便,而且下面還有一條——一切要全靠自己依教奉行也。後面師父在日記裡寫了兩個字,叫:「勉之!」後面一個嘆號。 [05′09″]

  所以在這個無明的問題上,其實談到無明就要談到當下的起心動念,我們對一個事情的認知。注意哦,注意!師父說:「境無好醜,損益在人。」鎖定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對外界是怎麼認知的,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無明的方向,一個是正知的方向、出離的方向、菩提心的方向、空性的方向。而無明的方向是苦的,朝向空性的方向就是樂的。就是無限生命的兩種方向——無限的苦和無限的樂,兩個方向。這樣子講完了!然後師父說:「佛告訴我們這樣、這樣......」,注意哦!「懂了、懂了!」這是我們常常會有的一種感覺呀!自我的感覺。然後師父說:「我真的懂了嗎?沒有!」 [06′02″]

  那我們感覺懂了,是懂了一些什麼呢?師父說就是我們對文字的一些概念。那麼這個概念是不是佛要指給我們看的呢?這個內容是很重要的,接著下面就講了看破、放下、自在嘛!說:「能不能看得破?看破了什麼?放下了什麼?」用這個例子來檢查一下,我們到底懂了嗎。 [06′27″]

========

  在這一段,很多研討《廣論》的同學可以自己想一下,現在我們已經是學師父的手抄第幾輪了?尤其是學《廣論》越來越久的同學,自己的心態要拿這個法鏡照一下。比如學到某一段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啊!這段我懂了,我早都看了!」或者雖然沒有現起我懂了的狀態,至少會比其他同學懂吧!甚至我對於師父的帶子熟到師父說上一句,我知道下一句師父會提什麼觀點,我都知道!那會不會在很多同學中間,有一種自己懂了的感覺呢? [07′06″]

  如果懂了的話,師父說我們對文字的一個概念——是不是真的懂了?懂了的層次有多深?我們會同意師父的這個觀察嗎?因為這樣觀察可能有點受不了,好像我們都沒懂;如果沒懂的話,是不是都白學了呢?如果白學了的話,那太痛苦了!所以還是懂一些吧!那懂一些到底懂了什麼?如果前邊學了很多遍懂了的話,這一遍學是不是發現了一些沒懂的?在以前懂了的過程中,現在又發現沒懂的,那以前的懂了到底是不是懂了呢? [07′45″]

  所以每次朝前走,都會發現過去沒有看到的風景,雖然這一本論我們學二十年,但其實要生生世世這樣學下去。它的內容之廣博、之深刻!它涵蓋五大論,甚至是佛所說的經典都可以攝為這三主要道,它是非常廣博而深邃的一本論典。為什麼講深邃呢?因為有講空性。空性深嗎?業果深嗎?還有我們的心深嗎?很多東西都看不到,所以要一遍一遍地學。你說:「二十年你還學一本論啊?」二十年學一本論是很厲害的,始終如一地學!學會了嗎?學懂了嗎?我這些話也是問我自己的,也是常常提醒自己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6-4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314-130018
講次        0018
科判        (釋名)
音檔        1B 07:16 ~ 08:32
日期        2018/05/31 - 06/03
手抄頁/行        1冊 P20-L8 ~ P21-L1 ( 2016 年版:1冊 P20-L8 ~ P20-LL1 )
手抄段落        可是不幸的是……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

======================

提個問題哦!乃至「文字」的概念懂了嗎?有的時候文字的概念也是沒懂的。真正地懂了文字、懂了教理,我們自然就會拿著這個教理來照自己的心。像有一段師父的日記,說:「來此又時日,以所習道次第反觀自己,深感不對。不對處是:不以法自淨,而以法繩人。目前務必以戒自心,自己做到了,方好濟人也。」「濟」,是濟度天下的濟。 [00′55″]

  所以為什麼要學這些教理呢?為什麼要學呢?一定是拿所學的來反觀自己。注意!反觀自己的身、語、意,反觀自己。反觀自己一定會看到什麼?看到那個不對的東西。不對的是什麼?法的方向一定是自淨其意的,不是以法來約束別人的。要警戒自心!而且師父說:「自己做到了,方好濟人啊!」 [01′30″]

  在師父的日記中,幾乎篇篇滲透了強烈的、自我精進的這樣一個氣息呀!滿篇都是這樣的。所以在講《廣論》的時候,我有時候倒覺得師父有一些東西講得雲淡風輕,可是在他的日記裡都是極度深刻的。就是每一步都像一個小學生一樣,非常非常地紮實和認真地做功夫,沒有一點點花拳繡腳的跡象,一點都沒有!他非常深刻地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法理來明照自己的心。其實師父就是這樣做的,一步一個腳印這樣做的,包括他作課誦,包括他見誰了、說什麼。還有師父教我很多事情,師父也把它寫在日記裡邊,然後我再重看,每一篇、每一篇師父都在策勵自己。你看到的就是非常非常虔誠的一個佛陀的弟子,非常地虔誠! [02′42″]

======================

  所以在師父的日記中,看不到一絲絲他覺得對佛法懂了的這種感覺,每天都是拼命地策勵自己。那我們會不會對佛法有受用?比如師父從來不間斷誦《般若經》,師父誦《般若經》有受用的時候,會很歡喜地感恩上師三寶、護法的加持,從來沒有說這是自己領會的。就像《般若經》上所講的「承佛威力」,都是這樣感恩佛陀。 [03′14″]

  說:「佛法裡邊講的空,你就要看破、要放下。」這點我就跟所有的老學員們探討一下,也許新學員也用得上吧!就是能不能放下:我們學了二十多年了,不能再以一個像初心那樣虔誠的狀態來學了。這點能看破嗎?在此處能看破嗎?還有包括我自己,我自己現在是在給別人講法嗎?還是我在重新地學習。是學生嗎?應該是個學生!我們在一起學習。二十年過去了,或者多少年過去了,我們看破了什麼?每一次懂了,過一段時間發現:哎呀!還有更不懂的;再看一下師父的手抄,哇!又有不懂的。怎麼覺得這個手抄好像越來越廣、越來越深,你越走近它的時候,欸,它好像後退一樣,就是覺得到底有多少未明了的深意在等待著我們去探討。 [04′26″]

  所以班長啊,可以放下自己的權威嗎?可以放下自己在班裡好像對《廣論》很權威的那種感覺嗎?像一個初心的小學生一樣,老老實實地學習。甚至剛剛進班的那些同學、剛開始學的,有可能他們會比我們學得好喔!因為這條路不一定越晚來的他會學得不好,有的時候他會像一匹黑馬,一下子衝到前面。 [04′52″]

  所以抱持著一個真的好好跟佛學、跟師父學、跟所有廣論班的同學學,乃至跟所有眾生學習的心,抱持著這樣的一個心,就不會動不動被「懂了、懂了!」這樣一個東西障礙住。而且常常覺得自己懂了,久了會不會生起驕慢?一旦生起驕慢之後,學得越久的人就越驕慢。資格老呀、什麼都看了啊、什麼都知道了啊!唯有什麼不知道?唯有心地不知道啊!這樣的話,可能就成了師父在此處所破的那種學習狀態。 [05′32″]

======================

  所以越久的人越容易發生懂了,然後就變成忽略。在聽法的時候,心就非常浮浮地放在上面:「啊,我聽了,知道怎麼樣!」就沒有恭敬心了喔!沒有認真的一種狀態。如果沒有恭敬心、沒有認真的一種狀態,如何去體會字裡行間的深意?如何去體會在此處所指的內心相狀是什麼?我們怎麼會發現我們錯的、無明的部分呢? [06′03″]

  師父在這裡邊就問:「結果你真的看破了嗎?你真的放下了嗎?你真的自在了嗎?我想仔細地檢查,不能說沒有,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關於「仔細檢查」這幾個字,在聽嗎?仔細檢查,怎麼檢查呀?比如在聽一堂廣論課之前,你的聽聞軌理要不要做?有聽說過一個日本的劍道大師——宮本武藏嗎?他說:「勝負決定在劍鞘之內。」劍還沒有拿出來,那時候就決定勝負了。這一節課上得好不好,源於我們的準備、我們的發心。我們之前的準備很充分,這節課就會撈到大量的、很珍貴的法義;如果浮浮泛泛的一個態度,輕率地就開始聽了,沒有一個殷重、恭敬的心,那我們可能就浮浮泛泛了這節課。 [07′21″]

  所以聽聞軌理還在乎嗎?老學員還在乎嗎?記得我們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哇!聽聞軌理要特別特別認真地去準備,因為這《廣論》太深了,萬一都聽不懂怎麼辦?我們只是害怕我聽不懂怎麼辦?不會常常生出:「啊,這又懂了、那又懂了!」不會生出來這樣的心。那個時候是唯恐不懂、唯恐準備不周,所以在上課之前都拼命地思惟聞法勝利,再把自己的續流好好地安在——好像坐在一個說法的課堂上等著師父的身影出現。懷著那種非常恭敬的、期待的、萬分珍惜的心,不想忽略過他講的任何一個字。同學們還有沒有這樣的初心啊?自己好好地向內心檢查一下。如果發現自己的心都沒有當初那麼努力和虔誠了,那能說我們懂了嗎?

 楼主| 发表于 2018-6-4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450-130019
講次        0019
科判        (釋名)
音檔        1B 08:32 ~ 09:31
日期        2018/06/04 - 06/06
手抄頁/行        1冊 P21-L2 ~ P21-L9 ( 2016 年版:1冊 P21-L1 ~ P21-L8 )
手抄段落        我們文字是懂了……經常會運用這個例子。

==================================

  上一次我們討論到看破、放下、自在,師父說:「你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了嗎?真的自在了嗎?我想仔細地檢查,不能說沒有,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那麼現在又到了研討的時間,能否把心從忙忙碌碌的其他所緣上,迅速地緣到法上?可以用多快的時間把自己的心拉回來呢?也許在研討課之前你生氣了,或者你傷心了,或者你疲憊、有事情要忙、放不下等等等等,總之好像有很多讓你不能專心的事情。那麼我們要強迫我們自己——什麼叫強迫?就是拉著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拉到應該緣的法上。 [01′11″]

  那麼就是要看我們平常轉心的速度有多快,有的人聽到法音立刻集中全部心力。在《略論釋》裡有講過,那種狀態就好像在曠野裡邊,晴空一聲霹靂,一個小動物突然牠就集中全力,說「猶如野獸乍聞聲」,全部都停了,牠就聽那個聲音;是那樣的一種聽法的狀態,其他的所緣都不見了,只有法的所緣存在在我們的心中,或者耳畔。 [01′48″]

  我還想到了一個譬喻,比如說飛機要降落到一個正常的機場跑道上,那個跑道應該有一、兩千米,因為它用那樣的速度在高空飛翔,下降的時候它會有一個習慣性的速度向前衝,衝、衝、衝,然後慢慢地變慢。你不能一下著陸之後馬上就停,這可能會出問題。還有聽說會有飛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的事情,但是飛機在航母上著陸的那個長度,據說只有三百米!三百米的距離,飛行員要把飛機停在甲板上。雖然說是三百米的距離,但是實際上可能是一百五它就要停下來,因為你要是到三百米停下來,就衝到海裡去了!所以這個中間就設一道線要拉著那個飛機。 [02′46″]

  因為我們很少人看過航母,不知道那條線是怎麼做的。那條線是要把飛機拉著,它才能夠快點停下來;要只靠飛機自己停,一定是衝出一、兩千米以上,是絕對不可能在三百米的距離停下來,或者在一百米的距離停下來的。所以那條線就非常地寶貴,那條線的材料就要非常非常地精密,因為它要讓一架高速奔跑的飛機停下來,你想想這條繩子是多重要!所以後來人們就給它一個名字叫「生命線」,因為它拉不住,那飛機就衝到海裡了,所以那條繩子很重要。 [03′27″]

  假如我們的心是那樣一架飛機的話,那麼什麼樣的一個拉力,會讓我們立刻停在這艘法的大船上呢?大家想一想我這個問題。可以迅速地從你攀緣的各種高空中,降落到聽法的這艘大船上,然後載著我們去無上菩提。你怎麼樣迅速地停靠,這也是一個練習。那麼那條讓我們迅速停下來的繩子,那條所謂的生命線到底是什麼?是上師的加持力?是我的信心?還是我的善法欲,還是什麼?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有沒有抓到那根繩子?有沒有看到那根繩子?因為它會在短時間內讓你迅速地停下來,專注在法上! [04′20″]

  現在我們的心可以專注聽聞了嗎?只有把我們的杯子倒空,才能真正去聽師父在講什麼。要全神貫注地聽!下面開始聽了! [04′40″]

=============

我們文字是懂了,但是我們懂得這個文字,就是我們以前在世間上面所認識的這個意義,於是你認識的是這一點,真正派上用場的也是這一點。你所看破的,世間的一個標準是看破了一點,所以比起沒有聽見這兩個字,或者沒有經過這兩個字提醒的時候,稍微好一點;但是佛法真正要你的看破,你看破了嗎?我想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沒有!當然,看也沒有看見,你放得下嗎?根本放不下!因為你沒有看破、沒有放下,所以你也不得自在。可是我們偏偏自己說:「懂了、懂了!」在這一種狀態當中,於是我們自己覺得學到了,所以這個學到的真正說起來不是佛法。想想看,對不對?我以後經常會運用這個例子。 [05′41″]

  剛才有沒有認真聽啊?那我要提問題囉!第一個問題,說:「我們文字是懂了」,這裡邊的「文字」,絕對不是指我們只是認字而已啊!所以這個「文字」,一定是指經文或者論典上的文字,對吧?因為我們是在討論無上菩提嘛!我們懂得這個文字,師父說:「就是我們以前在世間上面所認識的這個意義」,在經典上的文字,和寫在世間書上的文字解釋,大家都知道有很大的不同。師父說:「於是你認識的是這一點,真正派上用場的也是這一點。」那麼請問:文字懂了,到底是懂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前幾天僧團裡的法師們進行了幾輪的討論,他們都認為這一段很難,想要明了師父所指的界限到底是哪裡,什麼叫「文字懂了」? [06′48″]

  師父說懂了之後呢?注意!下面出現對比性——「比沒有看見、比沒有聽過,沒有經過這兩個字的提醒」,注意那兩個字,「稍微好了一點」。就是你聽到文字懂了之後,比沒有聽過和沒有被提醒過,「稍微」好了一點。那現在的「懂了」,師父界定的是什麼?是「比沒有聽見好一點」。這就是懂了嗎?那這肯定不是懂了,這是比沒聽見好一點。但是,我們通常會認為我們「懂了」的,其實就是師父認為的「比沒有聽見好一點」,應該是這樣吧! [07′34″]

  為什麼師父說比沒有聽見或者沒有提醒,稍微好一點呢?下面師父講:「但是佛法真正要你的看破,你看破了嗎?」我們就會不服氣:為什麼我聽懂了,只是比沒聽過好一點呢?所以師父就接著問:「好,你聽懂了,那要你看破的你看破了嗎?」我們可能就直接回答肯定是沒有!都懂了,為什麼還沒有看破呢?注意哦!出現矛盾了!然後師父接著說:「當然,看也沒有看見」,我怎麼沒有看見呀?我看見文字啊!而且文字也懂了啊!那師父為什麼說我沒有看見呢?還有什麼在文字之外要看見的東西嗎?或者「文字」所指的是什麼?大家有想這個問題嗎?文字一定有一個指向、有一個所詮,它所詮的應該是我們的心,對不對? [08′35″]

  比如在《般若經》上常常會聽到,當菩薩開始修習布施波羅蜜、忍辱、精進等等,修習六度的時候,如果不具備方便善巧的話,又不能回向無上菩提,就會生起高心。高傲的心的「高心」。高心懂嗎?就是你覺得你自己比別人強嘛!這文字一下就懂了。但是《般若經》這裡邊講的到底是什麼呀?看得見了嗎?那個「高心」。而且是修布施的時候,因為沒有具備方便善巧所生起的高心,因為這個原因生起的高心。和平常那個沒有發心的人生起的高心,應該還是不一樣的吧!因為這裡邊所指的是菩薩呀! [09′27″]

  所以它這裡邊有很多細緻的內心相狀,需要我們嚴格地沿著論典所指的方向,去確認內心的所破是什麼。這個所破,沒有善知識的指導通常是看不到!有一句話說:「只是著在文字相上」;但是能著在文字相上,至少還聽了文字,比沒聽還好。所以「看也沒有看見」,這句話很重要! [10′00″]

  接下來師父又問一句:「你放得下嗎?」因為看都沒看見,放下什麼呀?根本沒有看到問題呀!我怎麼可能去解決問題,讓我自在呢?師父說:「根本放不下!因為你沒有看破、沒有放下,所以你也不得自在。可是我們偏偏自己說:『懂了!懂了!』在這一種狀態當中,於是我們自己覺得學到了」,所以學到的這個東西,師父下定義說:「真正說起來不是佛法。」因為它沒有讓我們看破、放下、自在,文字所指的那個心相也沒有看出來。 [10′44″]

  師父講到這之後,問我們:「想想看,對不對?」師父又說一句:「我以後經常會運用這個例子。」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一段已經講過了,為什麼還老講這個例子呢?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我們會常常犯這種錯誤?甚至可能學整本都會犯這種錯誤,所以師父就要常常拿這個例子提醒我們。 [11′14″]

=============

  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有的人想要來界定這個「懂了」是不是「聞所成慧」?那這個也要討論,聞到聞所成慧的界限是什麼?如果一個人覺得文字懂了,是聞所成慧,我認為師父在此處沒有講到聞所成慧這麼高的高度,對不對?如果你是聞所成慧,師父就不會說你不是佛法。 [11′40″]

  那麼這一段究竟要講一個什麼?它會區分一個——文字上懂了之後,能不能深入。如果你覺得我懂了、我懂了!認為這就是佛法的話,其實佛法不是這樣修習的,不是這樣修鍊的。文字上懂了之後,你要順著文字的那個方向去看內心所指的行相,去看問題是什麼。文字所詮說的就像以指見月,用手指月亮,我們不能看手指頭,以為手指頭是月亮,這樣就錯兩個。因為那是手指,那不是月亮;同樣,月亮也不是手指。 [12′22″]

  那麼,在此處就提出了一個要求。說要求的話,大家會不會覺得:啊!佛法是不是很難呀?其實也不用太擔心,也不難!那一直都找不到懂了,好像怎麼修都不是懂了,會不會完全沒有成就感?不會呀!找到正確的方法就可以了,師父正在介紹方法呀!因為一旦我們輕易覺得我們懂了、那就是修鍊的話,就會嚐不到滋味呀!那就會跟讀其他的沒有什麼差別。關鍵是,佛法的要旨是要我們離開痛苦、得到快樂,是要調伏煩惱的。所以調伏煩惱的這門學問,它自然有它的規則、有它的法則。 [13′14″]

  那麼什麼程度叫「懂了」?可能一直學下去,大家會慢慢地理解。但是會不會一點成就感都沒有?不會啊!比如這一段,我怎麼獲得聽聞上的、或者上這節《廣論》的成就感呢?我至少知道文字懂了還不行!那要做什麼?要向身心上去觀察。要看得見文字所指的那件事——所謂的「看見」;看得見之後,要設法讓放不下的那個煩惱,或者痛苦、憂悲苦惱、焦慮等等情緒,瞋恨、貪心,要想法說服心裡的那個東西,用理路說服它也好、用什麼說服它也好,讓它經過什麼?對治!然後,放下是對治的結果。所以大體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14′07″]

  正因為是要求這樣的過程,所以我們如果運用這樣的方法,來習慣這個過程,那麼我們就自然會體會到什麼是看得見、什麼是對治,然後......有一點點放下嗎?比如爭名奪利呀、別人惹了自己不依不饒啊、一直記仇啊,還有二十年前的事就要傷心一輩子。要傷心一輩子嗎?為什麼放不下?因為佛法就是來對付痛苦的,所以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準備把那些陳年舊帳——記錄別人過失的那個帳本,真的要把它——劃掉。用師父的法音、用《廣論》上字裡行間所滲透出來的慈悲與智慧,要把它融化掉。要把那些煩惱在我們身心上深刻的烙印平復掉,這是佛法帶給我們生命非常積極的意義、非常樂觀的一種狀態。 [15′12″]

  所以也不是沒有成就感,也不是什麼都不懂,讓一個學的人處在一種可怕的焦灼中,也不是這樣啊!你每天都可以獲得一種喜悅,因為你有累積更多的「知道」,破除了一個無明,比如對這一段的了解。有在聽嗎?不要走神,不要走神!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451-130020

講次        0020
科判        (釋名)
音檔        1B 09:31 ~ 10:22
日期        2018/06/07 - 06/10
手抄頁/行        1冊 P21-LL6 ~ P22-L1 ( 2016 年版:1冊 P21-L9 ~ P21-LL1 )
手抄段落        所以一開頭我特別強調……種下一個因。第一點。

===================

所以一開頭我特別強調,假定說在這個地方,大家沒有辦法真正地體會到的話,我們就不可能深入,不可能深入。這是個很重要的概念,這是個很重要的概念!所以,我們平常因為有這個概念,所以往往自以為認識就停在這個地方,你沒有辦法深入。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始終還是繞著兩樣東西:一個,我的見解——嗯,我覺得對!你這個「對」是什麼?就是世間上面以前不懂的文字,現在你懂得了文字相。這個文字,是以世間的標準來說有深刻一層的認識,這個是沒有錯,所以可以說你是一個知識分子。但是學佛差得十萬八千里,門都沒摸到——種下一個因。第一點。 [00′52″]

  師父強調了一個問題:「假定說在這個地方,大家沒有辦法真正地體會到的話,我們就不可能深入,不可能深入。這是很重要的概念」,什麼沒有體會到就不能深入?然後師父又強調一遍:「這是很重要的概念!」體會到什麼呢?往下想、往下看!師父說:「我們平常因為有這個概念,所以往往自以為認識就停在這個地方,你沒有辦法深入。」注意!懂了,懂了之後反應是什麼?還會繼續學習否?懂了這件事,還有什麼味道可以再鑽研的嗎?什麼都懂了啊!通常我們就會放棄探索,所以會導致我們沒辦法深入,在學習佛法上這是一個很致命的毛病。 [01′49″]

  那麼我們懂了,師父又繼續剖析:到底懂了什麼東西呢?「我的見解——我覺得對!」這個「對」是什麼?如果在世間上就是懂了文字相,比對世間的話他是稍稍深刻一點,這個是沒錯的;師父說:「你可以說知識廣博呀!但是學佛的話差十萬八千里」,注意到後邊那句話:「門都沒摸到。」請問門在哪?摸到門的人和沒摸到的人,會同時問門在哪嗎?什麼是「門」? [02′30″]

  在這一小段其實也不要想得太複雜,一想到:這說的什麼意思?就矇掉了。要想一想:又到了我的見解——我覺得這個對!一旦圍繞著我覺得對、我的什麼什麼、我的什麼什麼的時候,就出現了師父在前面講的——是來學佛的,還是來學「我」的?弄不好的話都是在學我,而且我見越來越強、越來越強,學什麼都會加強自己的我見——就是我愛執。我愛執越來越盛的話,生命就越來越痛苦。 [03′12″]

  所以所有這些經典上的文字,它就要指示——「我」,能看得到「我」嗎?我的錯誤的想法、我的錯誤的見解、我的錯誤的感受。是要在這上面釐清楚,要真正地了解苦樂的來源源自於我們的心,再進一步解釋——源自於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某一件事、某一件事發生了,那件事一定會產生那樣的苦樂嗎?為什麼有些人也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他沒有像我們那麼痛苦呢?所以這件事上並不真正能代表苦樂,或者直接出生苦樂;出生苦樂的是源於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有了那個看法之後,在我們的心上產生壓力、悲傷,或者滿足等等這樣的情緒。 [04′14″]

===================

  所以要校正的不是正在發生什麼事,要是外面的事情的話,誰能阻攔啊?比如說:「我現在在修禪定,天空,你不要打雷!孔雀啊,你不要鳴叫!」這怎麼可能?或者說:「不要下雨,我正走在路上。」我們怎麼可能讓整個宇宙隨著我的心意而轉?怎麼可能做到?那麼我們這樣一個在大宇宙中,看起來又非常具有靈性,可是又自覺渺小的人類,要怎麼樣達到自己的快樂呢?所以寂天菩薩就在他的《入行論》裡說,如果你怕刺到腳的話,有一種人會選擇這種行為:把大地上的荊棘都鏟完,哪兒有刺腳的東西就去鏟平它;還有一種人非常地聰明,他就穿個鞋,叫「片革墊靴底,即同覆大地」。只是把自己的腳穿上了鞋,就等於你好像拿了一個皮革,把整個大地都蓋住了。 [05′21″]

  同樣地,我們覺得滿世界都是問題,家裡都是問題、滿學校都是問題、工作單位......滿滿的都是苦惱!每個人身上好像都有這些不愉快。但是實際上只要把心裡的問題解決掉,把我們對這個事情、對這些人、對家庭、對很多問題的認知調整一下的話,我們的感受也將會隨之調整、隨之改變,這就是佛法讓我們逐漸去體會的東西。它正因為是在研究心的,每個人都有一顆心,你可以觀察自己的心念,可以留心自己的感受。所以不是看看經就完全懂得了你自己的心,注意哦!是我們自己的心。每一顆顆的心,要透過經典來校對內心,在內心上完成離苦得樂的操作。 [06′14″]

  所以這件事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我的經驗、我的什麼,因為我們沒有離苦得樂的經驗啊!當一個悲傷的心情生起,當一個怨恨的心情生起,我們都覺得我們是很有道理的啊!他這樣對我,我怎麼能不傷心?他這樣對我,我怎麼能不怨恨?那怨恨和傷心,請問是負面情緒還是正面情緒?一定是負面的,負面的就是傷人的!傷誰?當然傷自己呀!我們傷自己卻覺得是非常有道理的,為什麼?因為他這樣對我,所以我傷心、我恨呀!可是傷心和恨,讓我們的生命不是更加跌落到痛苦之中了嗎?那麼用什麼辦法可以停止傷心和恨別人呢?一定要調整自己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所以叫「調伏此一心,一切皆調伏」。 [07′03″]

  到後面會慢慢接觸到兩個字叫——調伏。是向內調伏,就是調伏這個「我」。這個「我」比獅子老虎還可怕喔!而且好像它是隱形的一般,因為很多人都沒有時間看「我」。因為眼睛都看別人、耳朵都聽外面,每天走路都在看形形色色的事情,很少很少有時間專注在自己的身語意上。我的身體在做什麼?我的嘴在說什麼?我的心在想什麼?哪些是不正確的,會給我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的?哪些是快樂的,會給自他帶來愉悅的?我們有多少時間在檢查這件事呢? [07′50″]

===================

  還是那樣,最正確的事情忽略了!所以師父就提到,為什麼我們坐在這兒?我們就是要離苦得樂。師父說:「大家停一下,讓我們自己做個警惕:我們在這個地方來幹什麼?修學佛法。你為什麼要修學佛法?說目的我們已經了解了,為了達到我們離苦得樂的目的」,注意!離開痛苦,得到快樂。有的時候我也想問大家:其實離開痛苦、得到快樂這件事,雖然是所有生命最本能的一個願望,但是努力了很多年之後,還有離苦的這種勇氣嗎?多半是在苦缸裡邊泡著吧!想不起來離苦了;快樂好像也就那樣,有的人活著都沒力了!是被誰摧殘的?是我生命遇到了什麼事什麼事、什麼人什麼人,還是我們沒有明了這顆心、沒有覺悟這顆心導致的呢? [09′04″]

  一旦我們發現:噢!問題的關鍵在於我沒有明了自心、沒有了悟這顆心,結果讓我沒有真正地離苦,會不會精神為之一振呢?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出在別人身上的話,怎麼去左右別人?正因為問題出在自己的身心上,所以正好自己可以解決呀!這多方便啊!不花一毛錢,什麼都不用求別人!你聽了之後就拿這個在自己心上操作。哪有一個實驗室不花錢的?但是在你的心上開始實驗離苦得樂這件事,不用求啊!就自己開始操作了。師父說比騎自行車還方便呢!騎自行車你還要有個車子,這什麼都不用,你觀察就可以了! [09′46″]

  觀察,對我們來說鏡子很重要、燈很重要,那麼經典就是像鏡子和燈一樣的作用,在我們的生命中。善知識就指示這個方向,讓我們在生命中不要迷失,不要迷失!「樂在這裡呢、苦在這裡呢!不要顛倒了,到苦的地方去找樂、到樂地方去找苦。」當然沒有人找苦,但是換位就得不到我們要求的東西。所以佛法雖然是非常非常嚴謹的,但是它離苦得樂的方式也是非常準確的。正因為嚴謹所以準確,甚至精確。 [10′27″]

  所以我們常常這樣去訓練自己的心的話,就讓我們的心非常地有力量、非常地明晰,因為會常常處在一種抉擇和思辨的狀態之中。注意!當你的心靈動地抉擇和思辨的時候,你對你自己的情緒、你的看法、你對別人的方式會常常有一種警覺:欸!我現在在說什麼?我在表達什麼?我表達的東西會給自他帶來快樂嗎?比如我現在發生了一件事,我「咚!」的一聲,就掉到那個苦惱的河裡了,然後就沉在裡邊。可是學了《廣論》之後,至少會覺得這裡是哪裡?這裡好像是傷感,我要趕快逃出來,不然會越沉越深!我必須要逃出來,我要游出來!哪怕淚流滿面、哪怕筋疲力竭,也要朝著岸上游!我不要待在這種很負面的情緒裡,因為不去對治的話,它會越來越難過、它會越來越深。 [11′22″]

  所以師父講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告訴我們修行的門徑在哪裡,聽了文字之後,一定要懂得在心上去找到文字的所破或者所立是什麼。佛法要在身心上去實踐,這樣的話,我們的腳步才走得非常地踏實。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452-130021

講次        0021
科判        (釋名)
音檔        1B 10:22 ~ 11:23
日期        2018/06/11 - 06/13
手抄頁/行        1冊 P22-L2 ~ P22-L9 ( 2016 年版:1冊 P22-L1 ~ P21-L9 )
手抄段落        然後呢,你的感受……這個以後再說。

=============

  我們剛才談了一下前面一段,研討到這一段,不知道有的研討小組會不會整節課都在討論「門」是什麼?然後大家陷落一團,每個人都在說:「門是這個、門是那個!」實際上師父在這裡揭示一種學佛的方式。學佛的方式跟學世間的稍稍有不同,就是你文字上懂了之後,你不能認為你真的懂了,因為要向心上去看、要在身心上做功夫,要改變身心的。所以它是一種修鍊,它不是用一個「懂」字就能夠代表所有的過程。 [00′39″]

  在研討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糾結一些好像跟身心無關的問題,然後所有的人都卡在那裡、所有的人都諍論不休,找不到出口,所以廣論班裡就吵成一團。吵完之後,出去每個人的心裡都是問號,就這樣回家了。但是這樣會不會很錯誤呢?畢竟我們在吵佛法的門在哪裡、修行的門在哪裡,對不對?不是在吵什麼其他的名聞利養啊、什麼其他的門,所以相對於那些還是比較好的。諍論、諍論之後慢慢就尋到路徑,找到出路了! [01′16″]

  怎樣找到出路呢?師父在這裡邊說:「我們在無明中,我們的概念、我們的執著——我、我、我!這個東西都是錯誤的根本。唯有一個有正確認識的人指導了你」,他指導了你之後,注意!「你了解了你的錯誤」,了解了之後,師父下一個次第是:「心裡想排斥這個錯誤」,那麼在想排斥這個錯誤之前,一定是知道這個錯誤給自己的傷害。「不但如此,下一步還要認識怎麼樣是正確的,然後照著正確的去做,那個時候才能轉化得過來。」轉化得過來就是,從苦的感覺過度到快樂的,你的心的感受力發生了改變。

  好!提到感受,大家接著往下聽! [02′08″]

然後呢,你的感受,對不起,那了解都不了解,我的感受還是普通的習性。世間的來說,人家說文人,文人的習性是什麼?講起來講得頭頭是道,做起來是一無是處,就像普通一般的愚夫愚婦一樣。那我們現在實際上都是這樣的,大家喊這個民主,大家喊這個、喊那個,看別人的時候喊得清清楚楚,輪到他身上的時候,做起來是一樣地莫名其妙。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了,第一個難關就是這裡,想想看!所以這個地方提示了我們什麼?我們不要自己覺得懂了,要想真正得到好處的話,應該要深一層地、好好地廣學。不必說我們現在想:哎呀,學得想樣樣東西都學。你不要說,就是簡單地學念佛吧、學參禪吧!說實在地還是不夠,這個以後再說,這個以後再說! [03′12″]

  提到感受,師父說:「那了解都不了解,我們的感受還是普通的習性。」此處的「了解都不了解」,是了解什麼?是我們的感受對吧!那我們的感受還是普通的習性這一點,了解嗎?比如我常常訴苦,但是知道這是苦的感受嗎?當我們對好友或者對親人傾訴一件痛苦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會不會覺得痛苦好像在變低了?這是一種痛苦在減輕的感受,是透過傾訴的方式。那麼,這是不是屬於普通的習性?注意!當苦受生起來的時候,是否沿著善知識的指導,馬上認識到:啊!這是痛苦開始了。 [04′12″]

  在痛苦開始之前,是不是還有一個東西它又先開始了?就是我們的見解——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那個執著,對這個事情的安立,是安立成傷害我的啊,或者這件事情一無是處啊,那麼接著痛苦就來了。習慣性地把某件事情發生看成是痛苦的淵源,那麼只要這件事一發生,痛苦就來了。一旦我們認為,這件事發生也許對我的生命有所警示、有所提醒,甚至是給我的一個大禮,但是我還不知道怎麼收的時候,我們就會觀察這件事本身存在對我生命那個不同的價值是什麼。讓我注意到:我有忽略什麼嗎?我是應該透過這件事增長一些見識、增長一些耐力、擴大一下心胸,看起來一無是處的這件事,是否帶了很多我不知道的秘密在上面,等待我去了悟、等待我去經歷另一番的感受呢? [05′21″]

  所以師父說「文人」,注意哦!師父在說很多事情的時候,其實都是結合著內心。注意!這個「文人」,大家不要覺得是說世上的文人,要注意我們內心中的那個——定義是什麼?講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一無是處的——自我。講是都會講的,但是一做的時候就完全都沒有樣子了。學了這麼多年《廣論》,應該對這點體會滿深吧!老學員?就是某些段落是很熟悉的,但是這個段落結合內心還是滿辛苦的,所以這是我們再開始一輪的意義呀! [06′03″]

  說:二十年了學一本書!是呀,二十年學一本書,文字懂了嗎?文字懂了之後,內心了解了嗎?所破、所立知道了嗎?所破、所立知道了,該破的破了嗎?該立的立了嗎?感受全轉過來了嗎?最大的問題是:生死了脫了嗎?來生能生善趣嗎?最初的道次第建立了嗎?一問這些問題,是否大家會心慌,覺得好像一無所成?但是也不用總結成這樣,因為我們學了好幾輪《廣論》之後,我們對很多事情的見解還是建立出來了,正知見還是有的。比如最普遍的不殺生,五戒的概念、八關齋戒、菩薩戒,這裡邊有太多太多對自他生命有著積極意義的正確見解,我們已經透過《廣論》、透過師父的講解學到了。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很偉大的事情,所以要好好地隨喜! [07′02″]

  師父在此處講的是什麼呢?就是那種「看別人的時候喊得清清楚楚,輪到自己身上,做起來一樣地莫名奇妙。」注意!下面一句話很重要:「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了,第一個難關就是這裡。」第一個難關是哪裡呀?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能不能不莫名其妙,對吧?所以有句話說:三歲孩童都知道的事情,八十老翁行不得。師父說:「這個地方提示了我們什麼?我們不要自己覺得懂了」,注意下面的話:「要想真正得到好處的話」,什麼好處?這個好處當然要真正地得到,請問是什麼好處?學習佛法可以得到什麼好處?什麼好處?你們有回答嗎?快樂吧!離苦得樂吧! [08′08″]

  離苦得樂,注意那個「離」字哦!比如你坐在車上,說:「請你離開那個車!」你要準備離開車上的座位,你就要花力氣,對吧?如果一台車正在飛速地行駛,你要離開這台車就要跳車,跳車很危險,需要更大的力氣。那如果我們要飛向太空的話——也叫離吧!要離開地球——那你要多大的力氣才能超越地球的引力,要多少燃料?我們習慣於這種引力,我們習慣於在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見解、自我的苦這種苦水裡面泡著,這就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吸引力。所以要離開這種吸引力的話,要一種很大的力才能離開。那麼這個力要怎麼才能獲得?因為跟自己的習慣是反的,你怎麼樣拿出一個相反的力量逃開這種痛苦?所以談到離苦的「離」字,它一定是有一個力量,又有一個方向。 [09′16″]

  我剛才是解釋好處是離苦得樂。師父說:「要想真正得到好處的話,應該要深一層地、好好地廣學。」聽到了吧?就是不要聽到一點就覺得懂了,趕快去亂忙一通,然後忙完了又很失望,非常地混亂。要想真正地好好學的話,「要深一層地、好好地廣學」,就是要耐下心來,別著急!把離苦得樂的這些見解,次第、數量認真地學明白了,並且一邊學一邊在內心上觀察。 [09′53″]

  問大家一個問題:師父的立宗有沒有出現?那個覺得文字是懂了的,會不會故步自封啊?能不能完成廣學呢?那好!現在問五大論班的同學,五大論都學完一輪了,懂了嗎?五大論夠廣的,懂了嗎?大家都搖頭。那在上課的時候,不會產生懂了的感覺嗎?沒有。辯論場上懂了嗎?上辯論場你把對方辯得啞口無言,還不懂嗎?都是不懂。說到此處,問所有的人,應該沒有人說:「我懂了」。 [10′36″]

  這一段懂了嗎?這一段也沒懂。我的問題聽懂了嗎?該承認懂的還是要懂的,但是修學佛法就不能輕易地認為這個懂了,不往下去學。懂得怎麼上汽車、怎麼下汽車,這個都懂了喔!不能一聽說不懂好,「好!什麼都不懂。」這樣就太過了! [10′59″]

  注意!好幾天的課程總攝一下,師父提醒我們,學佛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它的目的性,目的非常地明確,像射箭一樣。你的箭靶在哪裡?離苦得樂,這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離苦得樂一定要離開無明,無明就是對這個事情沒有正確的一個看法。那麼請問:我們對學佛的正確看法是什麼?不能輕易地文字上看一看就以為懂了,我們一定要經過善知識來教我們,在身心上認識到這個「我」——連帶所有的見解和情緒,其實正是所破。了解它的錯誤、了解它的過患,我們才能離開這個錯誤;離開這個錯誤,就離開了苦。錯誤跟苦和罪是在一起的,所謂的「罪」就是做錯的事情,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傷害的事情。 [11′59″]

  所以學習佛法不能急躁,要耐下心來、要沉靜下來,把我們的節奏放緩。為什麼放緩?放緩才能看到內心啊!那麼匆忙,連眼前有個東西、撞樹上都不知道,怎麼能夠注意到心念這個問題呢?所以師父才要提到:「提到這個事情,大家停一下,讓我們做個警惕。」 [12′29″]

  所以這一整段都在告訴我們學習本論的一種方式,就是要廣泛地聽聞。那麼二十年都在反覆地聽聞,有沒有廣泛地聽聞呢?現在又很多同學開始學習五大論、學習《攝類學》了。學習《攝類學》的時候,我們就自然碰到一個名詞叫「所知」。所知,大家都知道是心的對境,凡是存在的,心都可以了解。其實這句話只有佛陀當得起,因為凡是存在的,他都了解,而且是最正確地了解。那麼我們對我們的心了解嗎?我們的心存在嗎?存在啊!達摩祖師說:「你的心在哪?」「我找不到。」找不到存不存在呢?找不到就不存在嗎?空氣你也找不到,存不存在呀? [13′17″]

  所以對於存在的,不是我們心的所知,雖然是心的對境,可是我們不了解它,那麼我們就要跟隨了解它的佛陀——徹底了解萬事萬物的規律,包括心的規律的導師佛陀,我們就跟著他來學。最幸運的是還有師父一行一行地講解,還有廣論班裡這些同學,都是同樣的目的來這裡討論,每天都討論。討論就是鍛鍊思辨能力,你站在那一方、我站在這一方,大家一起來討論。雖然有時候好像不討論還行,越討論越糊塗,問題越來越複雜了、出現的枝節越來越多了,但是總算我們打開思辨的路徑,開始思考了!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開始思考、開始思辨,對我們人生的問題產生思辨,要去問為什麼。 [14′05″]

  所以師父揭示的其實也是個聞思修的過程,但是師父沒有提聞、思、修三個字。

  我有講清楚嗎?大家有聽懂嗎?還有人回答聽懂嗎?如果你們都聽不懂,我要再重講一遍嗎,這節課?再把所有的話倒帶重講一遍嗎?你們如果答聽不懂,我就一直講下去,永遠不下課!看你們怎麼辦?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mi 于 2018-6-11 07:27 编辑
學弘正法 发表于 2018-6-4 12:09
一輩子讀半本廣論,拜一位長髮,愛粉紅色HollyKitty之東北女人為上師-她背後靈還號稱空上師,且教雙修-這是什 ...

師兄,我是這樣觀察的,僅供您參考

你所提出的思考方式,大多都是負面的,表面上講的頭頭是道、或也符合世間所謂的公平正義

但是就末學的角度來看,第一這是我們習以為常看事情的方式,除了對事項的揣摩或是所謂揭露之外,並沒有調伏自身煩惱的理路,當然因為也不是以調伏自心煩惱為目的,所以也沒什麼相違。第二並沒有讓人想要"學弘正法",反而讓人生起對佛教遠離之心。

對於 常師父的開示,或是金女士所解釋的內容,或許目前我們能聽到的內容,其中所引導的法類尚淺,或是在有些解釋上需要調整(例如 前面所提的剎那12緣起),但是有一點對末學我是肯定的,就是對於學習的希求心有所增長,原來佛法內有這樣的概念,原來還有很多概念沒有弄清楚而且是對自己對治煩惱有幫助的。

當一個概念,不再有人傳承,不久將從這個世上消失。
而我們真正想保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是哪個概念? 又實際上自己在傳承、傳遞哪個概念呢?

倘若揭露他人過失,廣讓其他人對此人的觀感不佳,是您的正法。

只能說一方面是您的環境、身分、見解,所決定的、所令您選擇的
另一方面,您還是可以聽聞、思維、觀察,做出自己的抉擇。
 楼主| 发表于 2018-6-1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mi 于 2018-6-18 09:01 编辑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454-130023
講次        0023
科判        (釋名)
音檔        1B 14:38 ~ 15:52
日期        2018/06/18 - 06/20
手抄頁/行        1冊 P24-L4 ~ P24-LL3 ( 2016 年版:1冊 P24-L4 ~ P24-LL3 )
手抄段落        有這樣的因……在這兩部經上面說得清清楚楚。
那麼在這個地方,我順便也提佛經上面的一個公案來說明一下。這個《法華經》,我想我們大家都了解的。佛出世了以後說了很多經典,在這經典當中,現在流傳下來的有兩部經典,通常說圓教經典,換句話說最圓滿的。一部是最初說的《華嚴》,一部是最後說的《法華》。這《法華》很有意思,它最後告訴所有的弟子,你們每一個人到最後都成佛,都成佛!先開始說那些小乘的阿羅漢們,平常已經證了羅漢果了,他以為就到此為止。欸,佛告訴他:「不!這是方便法門,最後你要成佛的。」所以一一授記。最後乃至於說任何一個人,你只要隨便地念一聲佛,跑到廟裡邊,合一個掌、鞠一個躬,乃至於小孩子玩,拿了這個泥沙造一個塔——塔就是寺廟了——欸,覺得這樣,都會成佛!

當然這個成佛的時間很遙遠,不過這裡呀,我現在要提示給大家的是說,他授記大智舍利弗尊者等等,就說:「最後你要成佛的,你還要供養兩百萬恆河沙多少諸佛、多少時間以後成佛。」看一看喔!大智舍利弗尊者是佛弟子當中智慧第一的,而且我們看那個經論上面,已經無量劫來跟著佛,生生世世跟著他,有這樣的因緣;這一世證了羅漢果了,到最後成佛還要轉了個大圈子,這個是圓教經典。可是另外一部圓教經典有意思咧!《華嚴》,這善財童子,他是個十信滿心,結果他最後也成佛,他的成佛的時間上面是一生取辦——說這一生可以成就,所以他最後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兩個之間雖然同樣成佛,這個時間,那完全無法想像,完全無法想像!那是個天文數字,天文數字都無法形容。

假定說這個成佛這麼差別當中,我說沒關係啊!反正你到那時候生了天上人間,舒舒服服,到那時候,突然之間一下成了佛了,那我倒還是願意去等一下。因為成佛很辛苦嘛,所以我等了半天,到那時候成佛了,不是就等等嘛!不是的呀!實際上這個無量阿僧祇劫,在這裡面大部分時間是都在受苦,受無量無邊的苦。那羅漢將來走到佛還要苦,凡夫的話那更不談,大部分時間都在三惡道當中輪轉,痛苦得不得了!這第一個事情。第二個事情,轉了大半天你最後成佛的時候,他不是說到那時候那個佛自然地掉在你頭上,你還是要經過這樣地努力,一點都不能少的,這個我們必定要了解!

有這樣的因,有這樣的果,那到最後成佛還是要!為什麼呢?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要真正成佛,要做兩件事情,哪兩件?一個要所知障徹底地淨除、煩惱障徹底淨除,兩樣東西。那個東西你沒有淨除之前,不行!換句話說,那個債在那裡,你沒有還清之前就是負債的;還清了,什麼時候還清了,就對。還有你要做那件事情就要做那麼多,什麼時候做圓滿,什麼時候就對,這樣。結果前者走這麼長的路,完了以後,同樣還要付出這麼大的努力去完成;後者一下就達到,他也達到了。這兩個比較,對我們有極重要的一個概念,大家記住!為什麼?為什麼?我想,如果說我們自己肯努力在這個方面追尋一下的話,沒有一個人例外的,這一定願意走善財童子這一條路。喔,這個太冤枉了!走這麼長時間太冤枉,因為這個吃了冤枉苦頭嘛,對不對?這個概念在哪裡呢?看下面,這個就在這兩部經上面說得清清楚楚。 [01′18″]

  諸位,你們在研討這一段的時候會怎麼研討呢?比如這裡邊提到了成佛要斷除的所知障和煩惱障,是不是很多心力都花在去了解所知障和煩惱障?但是這一段,師父要我們了解的是什麼呢?一個是前面走了那麼長的路,那麼長的路都在惡趣喔!完了之後,同樣還要付出這麼大的努力才完成;後者一下就達到了。 [01′52″]

  所以這個快和慢,師父說:「這兩個比較,對我們有極重要的一個概念」,然後師父接著說:「大家記住!」記住什麼?就是我們要去比對快、慢。說:「這還要比對嗎?一個那麼長、一個這麼快,這不很明顯嗎?」這樣的念頭是懂了的意思嗎?懂了這個快、那個慢,懂了三十天比一天長,然後呢?最重要的是為什麼走三十天?為什麼走一天?為什麼走無量阿僧祇劫?為什麼一生取辦?對吧?師父說:「大家記住!」接著師父就問:「為什麼?為什麼?」連著兩個。 [02′48″]

  這兩個為什麼,到底是問什麼的呢?師父接著說:「我想,如果說我們自己肯努力在這個方面追尋一下的話」,哪個方面呀?就是為什麼走那麼快、為什麼走這麼慢,中間都經歷了什麼。注意!師父用了「追尋」,這裡邊就是開始有可能你摸不到什麼,一直在探索、一直窮追不捨,一直在探索這件事。而且師父後面說:「追尋一下的話」,看起來也不太難。接著說:「走這麼長時間太冤枉,因為吃了冤枉苦頭嘛!」師父在這講的時候有點在笑。「沒有一個人例外」,師父說:「如果你追尋一下的話,沒有一個人例外的,這一定願意走善財童子這一條路。」善財童子的路是什麼路呢?就是一生取辦——最快的成佛之路。但是一定要去追尋其中的義理和要去探討為什麼。 [03′56″]

  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師父為什麼在講一講離苦得樂之後,就講到這兩部經了呢?你們在回答嗎?為什麼講這兩部經了呢?講這兩部經要引出什麼呢?兩條路,對吧!一條快的路、一條慢的路。那麼引出這兩條路要幹什麼呢?是要你我選擇嗎?是要你我追尋嗎?師父的心意是什麼?師父把兩條路打開,說:「諸位呀!我所關心的你們,請走遠路吧!」是他的心意嗎?遠路太苦呀、太苦呀!師父心疼我們。 [04′43″]

  說:「如果這麼認真去追尋一下,沒有一個人例外,就一定願意走善財童子的路。」師父對我們是多大、多深的期望。只要我們願意探尋,我們的心就會非常欣樂地走上一條快速的離苦得樂之路,這個道理完全說得通的,對不對?痛苦的日子快點結束比較好、快樂永遠不要結束比較好,這不僅僅是人之常情,所有的生命都是這樣的,苦都想要快點離開。但是為什麼還有人選擇那麼遙遠的離苦得樂之路呢?這裡邊有玄機嗎?一定要探索一下。 [05′24″]

  注意!師父把一個非常大的命題、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推到你我眼前了。這個問題就是:選吧!有兩條路——快的和慢的。不加思索的,你我當然會說:「我要選快的。」但是那快的是怎麼走上去的?一定要探索!不然就會發生我以為走的是快的,結果我走的是慢的。因為不清楚的緣故、因為可能遠離了引路者的緣故,或者中途退心、換路等等諸多的方式,還有人事的不和合我們也會不想朝前走,很多很多理由都會走上岔路。所以師父是以這樣一個非常非常殷重的態度,微笑著、笑咪咪地給我們講這兩部經典的意趣,就是希望我們能夠選擇一條快速的路,是吧!你也是這樣想的吧? [06′31″]
  會不會覺得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第一盤 B 面的時候,師父居然就把成佛的兩條快、慢之路指示出來了,精彩吧!而且被誰聽到啦?就是被正在聽的你聽到了,有快、慢兩條路。這兩條路聽到了之後,如果有人因為聽聞這部經典走上了快路,那你省掉了多少受苦的時間?就是因為聽聞到師父給我們說法。 [07′04″]

  所以你說聽聞可以離苦嗎?聽聞可以縮短受苦的時間嗎?由於聽聞,我們可以改變命運嗎?因為我明了了哪條路是錯的、哪條路是對的,哪條路是苦的、哪條路是少受苦,甚至是很快可以得到快樂的,那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可以做一個非常非常明晰的選擇,然後踏上去。不是胡亂地就開始踏步走,沒看清方向就走了。 [07′34″]

  常常會遇到那種事,說:「某人某人!請你幫我做一件事。」那個人說:「好!」走了。過一會兒他回來說:「欸,你要我做什麼?」常常會發生這種事情喔!沒聽清楚要幹什麼,也沒聽清楚次第,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都沒聽清楚,人已經出發了,所以他自然要回來重新問路,這樣就浪費時間!如果他一出門就掉到坑裡了,還得去找救護車啊什麼把他救出來、療傷,療完傷了再過來問路、再能啟程。所以是很折磨的! [08′09″]
 楼主| 发表于 2018-6-18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講次        0023 (接續)

那麼這件事重不重要,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常常去研究很多讓自己心情變好的方式、讓自己的心變得輕鬆的方式,那麼這個很多生都會輕鬆的方式,會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力?我們會不會非常非常在意師父用兩部經典作為依據提出的這兩條路?難道這不是十方諸佛的心意嗎?十方諸佛的心意,如果沒有善知識來告訴我們的話,我們即使閱藏,看了很多大藏經,能不能結論出:啊!有一條快路、有一條慢路。能不能這樣明晰地下結論?所以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的讀了很多年不知道有兩條路;或者知道了,但是怎麼走的、次第是什麼,也是不明了的。而且知道了之後,會選擇那條快路嗎?有勇氣選擇嗎?還是就甘居遠路?自己給自己下定義了,因為並沒有了解遠路上的心酸啊! [09′18″]

  所以這要何等的勇氣給什麼也不懂的我們上課,一開始就揭示成佛,然後就把無明的概念揭示出來。要揭示正確學習佛法的方式、要結合內心,還要提出結合內心也要有兩條路:有一條是最快地把心中的痛苦都去掉、快樂都圓滿,還有一條很慢地才能達成這樣的目標。絲絲入扣地把我們引入到一個對正確之路的抉擇上。所以非常地明晰,師父的講說非常地明晰、非常地簡潔,讓我們的心裡聽起來是乾乾淨淨的、明明白白的,沒有什麼玄而又玄的道理,非常地清楚。怎麼選?有沒有得選?一個那麼苦、一個一生取辦,這還需要選擇嗎?假如你稍作探索,都會這樣去選擇。關鍵就是要明了如何是快速之路! [10′26″]

  提到這一點的話,我做一個小插敘。當我們跌入到一個痛苦情緒之中的時候,我們知道快速地從中出離的辦法嗎?就是從一個不好的情緖裡、一個負面的情緒裡要用最快的速度出來,還有一種用很慢的速度出來,這也同樣是涉及到速度。習慣繞遠路,和習慣抄近路,就是走兩點之間最簡捷的路,其實這也是一種習慣——習慣迅速地離開痛苦,不留戀痛苦。提到這點,說:「哎呀!怎麼可能留戀痛苦呢?」自己想一想吧!一件事想了很久也想不明白,在那個胡同裡轉呀、轉呀,就是轉不出去,因為沒有對這件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放不下心中的重擔、放不下痛苦,就是被痛苦糾纏啊! [11′29″]

  以前在研討《廣論》的時候,也會常常聽一些居士講家裡的痛苦。一開始的時候聽一遍,後來還是聽、還是聽,可能半年的時候還是聽,後來我發現:就是那一模一樣的痛苦嘛!重複了很多遍,還是那個!她是很痛苦的,她一直講,因為她想不開啊!因為對方沒有改變,所以她一直很辛苦。有一天我就跟她說:「這類事情你已經跟我講了半年了,都是幾乎同類的事情。講了之後你心裡稍稍有一點舒服,但是回去之後又開始發作了,是不是我們得找到一個究竟讓你不再這麼痛苦的辦法?」所以我就跟她說:「那我們就聽師父的帶子吧!」 [12′16″]

  傾訴可以讓內心輕鬆,但是傾訴可不可以解決苦因?你能不能諒解你認為傷害你的那個人?怎麼樣發生諒解?我們必須去吸收新鮮的理路。注意!「必須」是自己給自己說的。必須去用一個嶄新的觀點來看待這件事,尤其是要承認自己對自己的痛苦有責任。你為什麼要讓自己過得這麼痛苦?別人那樣對你,你就痛苦嗎?這件事是確定的嗎?一個有毒的食物和一個有機的食物,我們當然會選擇吃有機的;那別人給你一個有毒的食物,你為什麼要大口吞下,而且要承受中毒的痛苦呢?你要設法清楚它、設法辨認。 [13′09″]

  所以很多道理都在說:真正的苦樂,其實操縱者是在於我們自己。佛法就是在告訴我們這些,如何操作內心讓它生出快樂、遠離痛苦,所有的道理都直接指向操作面,最先操作過來的一定是自己的認知。所以,聽了今天師父用《法華經》和《華嚴經》揭示了這兩條路之後,可以想一想:當下我可以心情變好嗎?我可以對別人微笑嗎?我可以對我的親人、朋友或同事說出感恩的話嗎?還是就讓自己的心泡在苦水裡,也不願意出來?不願意出來會習慣的,而且串習久了會得抑鬱症。要非常地小心自己的負面作意、負面情緒,千萬不能耽著得太久,要快快地、快快地離開那種情緒,要走一條快速的離苦得樂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18-6-18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柯一梦 发表于 2018-6-11 17:42
您还在木头上磨牙齿呀师兄,大概师兄属鼠的吧?(末学开个玩笑),末学觉得您可以摒弃说理了,各人因果各 ...

感謝師兄的回覆

第一,我的回應,雖然是回應,不一定是給這位師兄看的
正方是這樣,總也要有一些反方的意見

雖然自知不夠善巧,但在每次檢視之中或多或少也有些思維觀察,對有些師兄看來是慢了些。

第二, 一些想法在一群認同的人之間講述,會比較難聽到相反的思維角度
雖然說研討班本質來講,反向的論點是可以存在的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 洗腦 的概念,
我的理解是 很多人即使學了廣論, 還是跳脫不出來執著一個概念的相狀, 只是換個概念來執著。

所以普遍還是看到團體、研討班,出現一種類似一言堂的狀態,然末學認為這並不是完全正確學習的狀態

而法師也換個角度講過,洗腦不好嗎? 何時不在洗腦? 身邊周圍的人、各種傳遞訊息的媒體、整個生活圈無時無刻都在對我們洗腦。問題不在洗腦本身,而是洗的內容。

感謝您的分享,末學再找時間拜讀一下“善慧法称”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學弘正法 发表于 2019-9-12 23:29
請問淨遠可以因為要依止金女,將常師父1994年12月圓根法會上說的話或影帶,硬說成是常師父2000年圓根法會,特 ...

隔了這麼一段時間,您還是如此努力不懈

不過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可能是我漏看了,請問您是否有簡單地自我介紹過?

我這邊不過就是一位 還在福智學習&南山律在家備覽的學員,非全職,也沒有固定在哪個義工單位 (只是參加過法會、營隊義工那種),研討班有承擔副班長,有時幫忙消文,幫忙傳遞一下一些簡單的行政事項(法會報名資訊之類的)。

您呢?要不要簡單自我介紹一下?

雖然我其實比較在意的是您是依循什麼法來做這件事? 是佛法? 還是世間法?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學弘正法 发表于 2019-9-16 11:21
RE-比較在意的是您是依循什麼法來做這件事? 是佛法? 還是世間法?
…> 若您只想依您在福智學的那套佛法,來 ...

所以沒辦法明講囉?

您願意回覆這麼多字,卻不願意針對問題回答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mi 于 2019-9-17 07:48 编辑
學弘正法 发表于 2019-9-16 11:21
RE-比較在意的是您是依循什麼法來做這件事? 是佛法? 還是世間法?
…> 若您只想依您在福智學的那套佛法,來 ...

對於修持其他法門的修行人真的要普同恭敬。要想他修的法也是佛陀傳下來的,絕對不可以用輕蔑的態度輕易地否定別人,說自己好。自己所學的這個法門好,自己就好嗎?這是兩個問題。那麼他人有點毛病,他人所學的那個法門就有毛病嗎?這也是兩個問題。

就如標題一開始所提,並不限於福智,任何人甚至你我,都可能說出遠離悉願處的內容,大家都希望離開痛苦,得到快樂。但被障蔽住,所以往往容易背道而馳。

的確,法不是誰說的算,但是依法不依人,也不能破太過,您說是吧? 簡單說,我唸一段佛經,所以你不願意依我,就要否定掉佛經的內容嗎?

同理,無論 常師父、無論 真如老師,你可以不認同,可以對他們的行為有所不理解,但是對於他們所傳的法,還是要思維觀察,而不是一概否認。當然世間這麼多傳法者,不限於宗教,像您也不遺餘力地在傳遞自己所認同的概念,依有限無常的一輩子生命來說,的確不夠時間去思維觀察,世界所有傳遞者的內容,還是要先有個判斷先後的方式,無論這方式是否無漏,也總要有個起步。

而傳承,無論真實有無,最起碼得先說得出來,倘若您無傳承,為何大眾要先聽您所傳的內容?

真理是什麼? 真相是什麼? 您真的看得清楚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5-20 14:22 , Processed in 0.06253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