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弘正法 发表于 2017-3-22 15:34

本帖最后由 學弘正法 于 2017-3-22 15:39 编辑

摘自 福智文化
2017年 3月15日 18:00 ·
四家合註   我最感動的一段文字
[原文]
仁波切:「透過道次第,八萬四千的法門能很容易理解,就像自己的眼睛一樣」
口譯:「要遍視無央佛語,一定要有眼睛嘛! 那你的眼睛是什麼呢?」
真師:「[就是善知識,對吧!」

[解析@]
仁波切:「透過道次第,八萬四千的法門能很容易理解,就像自己的眼睛一樣 [@可以看見一切-即若對道次第認識,就可以理解八萬四千的法門.]」

口譯:「要遍視無央佛語,一定要有眼睛嘛! 那你的眼睛是什麼呢?」
…> @RE-”一定要有眼睛” – 若這段口譯, 是在翻仁波切的那段話的意思, 那應該是在說, 靠”對道次第認識”的眼睛吧!
以仁波切說的那段話, 重點不就是在說 “對道次第認識, 就可以理解八萬四千的法門呀”]

*@問: 那如何能對”道次第”有認識
*@答: 跟"懂道次第的真善知識"學習

*@那若問到 “你的眼睛是甚麼?”
真如/金:「就是善知識,對吧!」

*@ 依 2013/JanDL喇嘛 於瓦拉那西宣說《入行論》
[摘自 "藏傳佛典"追蹤 2017.3.22]

所謂的加持,主要都是從分析的智慧而來。
當講到了解一切行相的佛智時,這當中「了解」的部分非常重要,當我們提到成就佛智的道時,提到到彼岸(波羅密) ,當我們講到布施波羅密、忍辱波羅密等等,都必須有智慧當助伴,沒有了智慧,這些布施等就無法成為波羅密。所以智慧是最主要的。
而菩提心、出離心、皈依等也都需要智慧當助伴。
以智慧透過以量了解的方式學習,這樣的靠山會非常穩固,難已動搖。學習佛法智慧是主要的部分。缺乏了智慧,學習佛法極為困難。
…> @ 應該是要建立自己的智慧,以為眼睛吧! 若是靠善知識的眼睛,自己完全不用眼睛,來好好地觀察與檢驗,那還是徒然啊!
因此,只強調靠善知識為眼睛,即只講”依止”,很像”持著麥種,就說是一切穀種”一樣的愚昧與矯情啊!


sunsun 发表于 2017-3-22 19:45

差好多,一干高學歷的要這樣跟著亂學也是無耐。唉。至於他安不安心?也許他覺得理所當然的安心吧。如果會心虛,還有救。

sunsun 发表于 2017-3-22 19:50

那個人是愛因斯坦嗎?我很喜歡他。謝謝。百看不厭。就算做鬼臉也可愛。因為他有智慧,先知先覺。至於翻白眼的我喜歡美女翻白眼的樣子,你可以找漂亮一點的。千萬別貼某人來,否則會害我做惡夢。

sunsun 发表于 2017-3-23 13:14

避免卷入对上师热烈的追随(如追星族那样) diamond 2014-07-17 摘自《心湖上的倒影》( Reflections on a Mountain Lake )    作者:丹津葩默(一位西方女瑜伽士)   许多故事叙述大成就者的生平事迹,他们是第八、九世纪印度的伟大瑜伽士,通常是在家人,理发匠、店主、珠宝商—各种不同行业的人们,他们发现自己处于某种精神困境中,找不到出路。然后有一位大师出现,给他们些微的教导—只是一些小方法,之后大师就离开了,再也没有见面。但是,这些人练习这个方法,接受它,并将它转化融入每日的生活中,直到他们获得大成就。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和上师同住,或许只见过上师一次,但是他们努力修法,日复一日持续地修,直到得到成果。   所以,有时候寻找完美上师的理想,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怠惰,“嗯!我没有成就,因为我还没有找到老师。”但是,我们眼前已经有一切可做的事情。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们真正在做的,其实是重新和自己早已拥有的东西连结,并找到内在的上师,让我们和自己原始的本性(智慧心)重新连结,它永远都在那里。最后,修行就是我们的皈依。   这或许不是身为藏传佛教徒的我应该说的话,但说老实话,如果只是围着上师团团转,花费所有时间竞争地位,确定喇嘛注意到我们,这和法并不相干。它只是世俗情感的老套:得和失、乐和悲、誉和毁、好名和恶名。你可以在一些喇嘛身边清楚看见这些事情,那里有激烈的嫉妒和竞争。还不如回家坐在蒲团上,善待自己的家人,以他们做为自己的修行;还不如学习如何爱人、慈悲、和蔼,耐心对待所有遇见的人。通常,当人们卷入对上师的热烈追随,最后只为这个组织服务,视野会变得非常狭窄。他们眼中只有这位上师以及上师的僧团、组织和教导,其它都不存在了。如果你对自己加入的某个团体有所怀疑,不妨好好观察一下那里的人们,他们看起来是不是比你每天在街上遇到的人更觉醒?   我相信能遇见真正有智慧的老师是最好的,因为他们具备非常特殊的气度,这是所有传承的一些喇嘛和老师们都具有的。当你和一位纯正的大师在一起,你可以感受某种广大、无我的特质,他不是一个只喜欢推销自我的人。这位老师完全单纯,但是当你和他在一起时,却能够体验到某种特别的东西。当你遇见这样的老师时,你应该从他那里获得一些教导,然后离开,好好下番功夫。如果目前你还没有遇见像这样的人,就从身边任何来源的知识、智能和纯正的修行里学习。   我们都有许多功课要做,可以从现在开始做,四处游荡等待是一无所获的!   “独一无二的上师”的观念是有害的,它让人观念完全混淆颠倒。我有一个完美的上师,我不是酸葡萄心理,但是我出自真心,不认为这是你们真正需要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是修行,不是寻找香格里拉式的幻想。   佛陀说,佛只指出道路,每个人必须自己上路。这似乎又有点矛盾,因为当我们遇见一位真正完美的大师,他确实能够加速我们的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正巧遇见一位这样完美的大师,太好了!   但眼前之计,你只要好好修行,不要晃荡等待,不要把你的整个生命建构在围绕上师的场面上,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事。根据我的观察,这些场面把我们非常根本的人性引发出来,却没有把它调和安定。有些上师变得毫无节制,我个人认为他们会走上极端。   慈悲在哪里?善巧的方法在哪里?人们变得非常困惑,只好告诉自己:“这必定是一种教导的方法。”"它有点像:更用力点打我!啊哟!好痛!这一定对我有好处。”或许这对你一点好处也没有!或许它只是把你弄得瘀青!   当然,情况不都是这样,有些上师确实带来很好的景象,但是,人们还是经常把能量放在热烈围绕上师上,没有做内观和自我觉察。解脱第一,我们最好专心保持生活的朴实,和自己的修行融合,避免被其它这些事情缠住。

學弘正法 发表于 2017-3-23 13:56

本帖最后由 學弘正法 于 2017-3-23 14:07 编辑

太陽王之子分享了影片 2017年 3月21日 13:13

太陽王之子
2017年1月3日
【上師(真如/金)功德】~讚頌《我的回憶》
那是一棵樹 那是一朵花
那是一條路 那是我的夢..........
******************
....>才想這個讚頌的歌詞,好滑稽,且因不太聽福智讚曲,故也沒有去看它的MV. 但今天好奇,點入看看,即這樣幼稚單一的歌,要配怎樣的影像-果然 是配著“天空的雲/一些向日葵的花/一條通向園區的路/福智園區的那棟房子/很早期的福智精舍 與 常師父出家的元光寺....想, 園區與福智精舍, 這些跟金都沒有甚麼關係啊? 即這是跟常師父的生平有關,那跟“金的回憶”有甚麼關係呢?但後來, 即在MV 很結尾的時候, 以是撥出一張“酷似常師父側面的一位福僧”合掌對著懸掛在略高處的"真如/金的藝術照",幸福的笑著–這就跟金的回憶,有些關係了.然, 暗暗放出這個- 類似"常師父對金讚嘆”的影像(具體化), 除了讓人看出金多年來的 "置入式行銷(洗腦)”還在進行外, 且更讓人看到"金內心的不安"啊!以這麼明顯的行銷播放, 不是來自金的直接指示, 就是金的間接暗示, 所以這段MV的製作, 說實在,只有讓質疑者, 更加知道金的心虛,真是入骨的深啊!

學弘正法 发表于 2017-3-23 15:19

本帖最后由 學弘正法 于 2017-3-23 15:23 编辑

sunsun 发表于 2017-3-23 13:14
避免卷入对上师热烈的追随(如追星族那样) diamond 2014-07-17 摘自《心湖上的倒影》( Reflections on a ...
RE- 通常,當人們捲入對上師的熱烈追隨,最後只為這個組織服務,視野會變得非常狹窄。他們眼中只有這位上師以及上師的僧團、組織和教導,其它都不存在了。

福智文教基金會台南分苑
2017.3.22

《 絲絲心意供養佛 》
僧服製作小組正細心的在製作僧服當中,師兄姐們很用心的操作著裁縫車,一位師兄正仔細的將名牌挑整,
訪問負責人之後才知道,現在僧服的量真的大,
全省的僧服組 在製作上都已滿檔,已供應有點來不及,也表示僧團人數也在增加當中,
雖然很忙 但心中卻很歡喜,也隨喜在當中護持過的所有人,祈願佛法將興、正法長存。

吳X璁:請問這是哪間僧服店,可以去看嗎
福智文教基金會台南分苑:在文南里仁附近. 但僧服組 是沒有對外喔!
*************
RE-僧服組 是沒有對外喔
…> 即這是福智團體內的製作僧服單位,也就是”他們眼中只有這位上師以及上師的僧團、組織和教導,其它都不存在"的一個事例吧!
*************************
https://www.facebook.com/i40534?pnref=story
2017年 3月20日 22:58 · 台中市 Yünlin
·
剛剛忙完,載著滿滿的祈願與感恩,送到湖山分院 ,
用台灣小麥全穀物 窯烤麵包 ,虔誠供養 ,也感恩隨喜 ,一同共造善業 ,
承辦善行的大家 ,
師長歡喜我們手拉手心連心 ,共同增上 !
…> 很明顯這也是 “眼中只有這位上師以及上師的僧團、組織和教導,其它都不存在了。”的事例吧!.
---------------------------

2017.· 2月6日 · 台中市 Yünlin ·
農友 送來兩大籃 高麗菜,立馬把它處理處理,放進大陶甕中,期待10天後 美味的酸高麗菜 , 可以齋僧供眾

2016年11月21日 · 台中市 Yünlin ·
11/21日大眾 共同製作561顆麵包齋僧功德圓滿 ,非常感恩 ,非常歡喜 !
***********
…>2016.11月, 福智湖山分院,大概有561僧眾,那到2017年3月,增了多少位呢?
又這些到福智僧團出家的僧人, 是跟誰出家, 不會是跟在家人真如/金出家吧!
如是, 這些出家僧,會不會失望啊, 以不能就近親近他們崇仰的金女的話,會有長進嗎?


nbmi 发表于 2017-3-24 07:40

sunsun 发表于 2017-3-21 08:05
這裡可以丟表情嗎?我想吐舌頭


業果是真相沒錯吧

他殺了人
1. 他為了救人,所以不惜自己造了下地獄的殺人罪。
2. 他忍耐了許久,總算找的這個"救人"的藉口,滿足他殺人的慾望。

他怎麼想? 造什麼業? 他將來感果。
我怎麼想? 造什麼業? 我將來感果。

真相是什麼?
眼睛看出去的世界,都看成是妖魔鬼怪,都是詐騙集團。不全是真相?
眼睛看出去的世界,都看成是佛菩薩示現,都是教我成長。不全是真相?

真相是善惡參半? 有好有壞?
所以我們要釐清真相? 分辨出誰好誰壞?

問題不是在於分辨本身,分辨善惡沒錯。

但是在分辨的過程之中,是否我容易忘記另外一個真相。

可以選擇先仇視全世界,可以選擇先相信人性本善。
當下自己的選擇也是造業,事實上就直接影響當下的苦樂。

以上一點想法分享,不足或錯謬之處,還望諸位,不吝指教

==============

真相就是造什麼業,感什麼果,如是因如是果,

自己造的業不會感在別人身上,反之別人造的業不會感在自己身上。

極微小善,也會引向善果感得,極微小惡,也會引向惡果感得。
透過不斷串習增長,無論善惡,都會增長廣大。
別人造的業,自己沒造業,不會感在自己身上。
自己造的業,如果沒有對治,不是不感果,只是還沒感果。

nbmi 发表于 2017-3-24 07:50

sunsun 发表于 2017-3-22 19:50
那個人是愛因斯坦嗎?我很喜歡他。謝謝。百看不厭。就算做鬼臉也可愛。因為他有智慧,先知先覺。至於翻白眼 ...

是 愛因斯坦

翻白眼,比較難找~~如果有找到翻白眼還很正的,記得分享喔~~~:D

sunsun 发表于 2017-3-24 13:00

所以你不討論佛法還蠻正常的,會想看正妹翻白眼。所以你是佛法那個部份被制約了。

學弘正法 发表于 2017-3-25 11:51

本帖最后由 學弘正法 于 2017-3-25 12:13 编辑

太陽王之子   
2017.3.25。

【上師 (真如/金) 功德】~16.悲心功德(蟲)

有一次呢,我們去散步,在公園裡面散步,天色已經很黑了,太陽下山了,只是依稀彷彿看到一些亮光,還是可以走出樹林,
樹林那個小路,上師[真如/金] 走在前面,我們走在後面,走到一半的時候,我們在那個小路,那個泥土路,兩邊都是大樹,上師走到一半,就很大聲告訴後面的說:「小心喔!這邊有一隻蟲,不要踩到喔!」後面有一個人拿一個小手電筒,馬上衝到前面去,欸!往路上照,果然有一隻蟲,大家透過手電筒的照射之下,就跨過那隻蟲,不踩到那隻蟲。
我跨過之後 我走在後面,我想:奇怪!我的眼力很好的哩,我雖然現在戴老花眼鏡,平時我看遠方還是很清楚的呀!怎麼那個天色我都看不到路啦!那上師怎麼看到那隻蟲?路都看不清楚,怎麼看到一隻蟲呢?一隻那麼小隻的蟲呢???
後來想想,喔~上師不是用肉眼看的,是用心眼看到的,祂感受到有一隻蟲可能趕路回家,有一種業力的波動,上師感受到有眾生在這邊,所以由於悲心的緣故,怕我們踩到那隻蟲,叫我們住意。
我那時候就一直想,對啊!連一隻蟲,上師在看不到的地方,上師都可以知道有一隻蟲的存在,那我這麼大個子的人,還出家了,那上師不會注意到我的存在嗎?

各位,你也要這樣想一想喔!連蟲[ 都知道喔!你 [這麼大了,而且進來園區讀書了,上師不會特別關心你?會的啊!要這樣想啊~已經得到上師悲心的照顧了。
*********************
...>原來真如/金 跟福僧,在加拿大的樹林, 還會散步到天都快黑的夜晚啊! 真是好悠閒呀!
這或許是福僧為何都會這樣期望可以被派到加拿大P島學習的原因之一吧! 以到那,才有機會跟金這樣悠閒的到加拿大的樹林內散步,與學到"不要踩到小蟲的悲心"啊!

RE- “上師是用心眼看的”
....> 這是這個公案的主題, 即說真如/金之功德的福僧,主要就是想對園區的學生說 " 金是有心眼的超人, 其不可思議的心眼, 是可以透視一切, 故金對園區的學生,當然是可以關照的到"
如是,園區的學生或福智人,大可不用在這樣費力地祈求金來台啊! 以金的心眼,隨時都在關照著台灣的福智人了;
乃至金也不須在加拿大的P島建道場,與將僧團移到那, 以金在海外, 就可以用心眼關照了福僧,不是嗎?
總之,若金真有心眼關照,那不就該省錢與省力,乃至該讓"抬金轎"的事情絕跡啊!


sunsun 发表于 2017-3-25 12:19

佛眼視眾生的改編成心眼視眾生嗎?

學弘正法 发表于 2017-3-25 20:51

本帖最后由 學弘正法 于 2017-3-25 21:35 编辑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4439387544&pnref=story
在福智高中
2017.3.25

【敬師如敬佛】
一日唐太宗請示玄奘法師說:「朕想齋僧,但是聽說僧人大都無甚麼道行,怎麼辦」?
玄奘法師答到:「崑崙山的玉石,出土時總是混雜泥沙;麗水地方出產的金,少有不帶瓦礫的;然而並不失為名玉、貴金。陶土木頭雕成的羅漢,雖非羅漢本身,禮敬則福生。銅、鐵鑄成的金身佛像,毀之仍為有罪。就如泥塑的龍雖不能行雨,然祈雨須向泥龍禱告;凡僧雖不能降福,修福須禮敬凡僧」。
太宗恍然大悟道:「朕自今以後,雖見小沙彌猶如見佛、敬佛」。
唐太宗是位有大福慧的人,得蒙玄奘大師開示此深刻的道理,進而齋僧禮佛,行大功德,終成為一代賢君 。
www.myfunlot.com
*********************
.....> 這個摘文, 會不會讓福智人,看見"僧眾對真如/金,跪拜或求懺"的場面時,心生矛盾呢?

nbmi 发表于 2017-3-27 06:46

sunsun 发表于 2017-3-24 13:00
所以你不討論佛法還蠻正常的,會想看正妹翻白眼。所以你是佛法那個部份被制約了。

何謂"正常"?

"如果有找到翻白眼還很莊嚴的,記得分享喔"~~~~:P

某種角度來看,您看我,我看您 是類似的情況,所以您又是被煩惱的哪個部分制約了?

sunsun 发表于 2017-3-27 13:09

nbmi 发表于 2017-3-27 06:46
何謂"正常"?

"如果有找到翻白眼還很莊嚴的,記得分享喔"~~~~:P


介紹你看一下這本書,應該是蠻不錯的,可以好好的思考一下。。。。。。。《稀缺》是Kindle電子書版,台版是《匱乏經濟學》),這本書有兩位作者,一位是行為經濟學家森迪爾穆蘭納珊(Sendhil Mullainathan),另一位是認知心理學家艾爾達夏菲爾(Eldar Shafir),這本書是兩位跨學科合作的結晶。

正妹翻白眼我蠻常看的,生活在正妹圈中,做點白目的事,就會被活潑俏皮的正妹翻白眼了。所以看立體版的看習慣了,對平面版的很少覺得驚豔的。

nbmi 发表于 2017-3-27 19:46

sunsun 发表于 2017-3-27 13:09
介紹你看一下這本書,應該是蠻不錯的,可以好好的思考一下。。。。。。。《稀缺》是Kindle電子書版,台版 ...

先請教一個問題,經濟學是建立在"通達五明的人不存在"的前提之下嗎?
"時間有限"所以感到"匱乏","時間有限"是"真相" 還是 "感受"?

無限輪迴的時間裡,我們還是會感覺到"時間有限"的原因是什麼?

我本身是學物理的,科學的確有其邏輯思考,以及歸納方法,
但是就目前的了解來看,的確有其侷限性,源自於最初的假設之上,當假設不成立之時,
或是說有範圍之外的地方時,所有的推論驗證,乃至實驗結果,都無法完整的成立。

只能說在某個條件下,這樣的因果關係是成立的。

而社會科學,想用科學辦法研究人類,乃至群體活動的一些規律,就我所知,有著更多的假設。
乃至於觀察本身就影響結果 (在物理學上,測不準原理)

問問題的問題本身就有引導,所得到的結果跟"怎麼問問題"本身也有關係。

這讓我聯想到 金庸小說裡面的楊過 一句"小雜種罵誰?", "罵你", "哦~原來是小雜種罵我啊"


問題有引導性,其實並不是要想辦法問沒有引導性問題的意思。

而是引導要引導向善

=====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60478&page=1
*匱乏是一種思維模式

當我們告訴一位經濟學家,說我們正在研究匱乏時,他如此回答:「早就有一門關於匱乏的科學。你們應該也聽過。它就叫經濟學。」當然,他說的沒錯。經濟學就是在研究如何運用我們有限的管道和資源,來達成我們無止境的欲望;人與社會如何去管理實際生活上的匱乏。如果你花錢買一件新外套,你就沒有更多的錢可以上餐廳吃飯。如果政府把錢用在實驗性的前列腺癌治療研究,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的錢就要變少。
页: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查看完整版本: 魔,說的似正法,卻引人遠離正法